下一次,当孩子跟你表达出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的时候,请你停下手中的事情,用引导性和接受性的语言跟他交流,帮助他寻找一下问题后面的真正的原因,然后允许他自己寻找一个解决办法,并且按照他决定的去做。
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之后,你会发现,比起你出的主意,孩子们能够运用自己的办法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麻烦,这都是积极倾听的功劳。
好了,上面我们讲述了当问题归属于孩子时的沟通技巧,那么下面我们要讨论一下当问题归属于父母时,有什么好的沟通方式呢?
相比于第一种情况,当问题归属于父母时,解决方法要简单地多。因为父母可以更加主动。
还记得上面的例子吗?
你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非常累,想要休息一下。偏偏这个时候孩子缠着你不放,让你跟他玩。劝说无果,你终于大发脾气冲孩子嚷嚷:“妈妈上班都累了一天了,你就知道玩,瞎胡闹,一点都不心疼妈妈,自己玩积木去,别来烦我!”
在这个场景里面,是因为你很累不想陪孩子玩,这个问题就归属于父母。
对于类似的问题,除了发火还有别的解决方式吗?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供了一种叫“我——信息”的沟通模型,来帮助遇到这类麻烦的父母们。
什么是“我——信息”,你可以记住这样的一个沟通公式:当你怎样怎样的时候,我感到怎样怎样,因为什么什么。
为了更方便理解,我将这个模型分成三步法手把手教给你。
当你遇到孩子带给你的麻烦时,请你按照一下三步来跟孩子沟通。
一、对孩子所做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做一个描述,注意是描述行为,就事论事,而不是评价这种行为。
二、说清楚他这样做你的感受,比如很累、很担心……这样的感受。
三、跟孩子说明白他这样做会对你造成的影响。
来通过一个例子理解一下这个三步法。
今天是周末,你准备了水果和大餐要招待朋友,朋友如约而至,你热情招待,但是你的小儿子却一直在客厅大喊大叫,屡次打断你和朋友的聊天。现在就有一个归属于父母的麻烦摆在了你的面前,我们尝试用三步法来解决一下。
首先,你要告诉孩子:“我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但是你一直在大喊大叫,”
然后,跟他说清楚你的感觉:“我真的非常难过。”
最后,说明白他对你的影响:“你这样做,我们无法好好聊天,我也不能好好招待我的朋友了。”
做完以上的三步,你就给孩子发送了一个完整的“我信息”。
当你正确地发送了“我信息”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都会为他的不好的行为做出一些改变。
为什么“我信息”能够有效呢?
因为这样的沟通是坦诚的,可以直接跟孩子分享你的感受,不是指责和评判,而是将改变的责任和如何改变留给了孩子自己。
通过“我信息”,你将收获一段亲密的和谐的亲子关系。
现在呢,你已经掌握了亲子之间,面对不同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沟通方法。首先判断问题归属,当问题属于孩子时,运用积极倾听的方法。当问题属于父母时,运用三步法给孩子发送“我信息”。
如果听了上面的沟通方法你还是会觉得,有的时候孩子和父母就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就算沟通的很好,还是无法达成一致怎么办?
3最后这部分,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
以前的经验告诉你,当你和孩子有了矛盾,要不就是孩子屈服于父母,要不就是父母想孩子妥协。总之,一定要有一方认输,做出退让才会消除矛盾。
但是作者在书中指出,如果是孩子妥协,那么他可能只是暂时的妥协,当他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你们还会争论一番。比如你想让孩子坚持每天刷牙,那么很大的可能时你每天都得盯着他,催促他刷牙。你虽然胜利了,但同时你也剥夺了孩子养成自律和责任感的好机会。
那如果是父母妥协呢?那就是我们俗称的惯孩子,看起来危害更大。家长的底线会越来越低,因为孩子有的是办法让你就犯,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感恩之心,也不会尊重他人的感情。除此之外,这类孩子往往其他的人际关系也会非常的差。
所以所有的家长,都需要了解一下,这个没有输家,也就是没有谁输谁赢的亲子矛盾解决办法。
这种解决办法是试图找到一种双方都接收的解决方案。以前我也不相信会有这种办法,直到我亲身用这个方法做了验证。
我的女儿四岁了,她前一段时间非常喜欢串珠,就是那种彩色的小珠子,可以串起来当项链,她希望我能给她买一盒。但是我的麻烦是,她还有一个一岁的小弟弟,这个小家伙经常会捏起各种小东西吃到嘴里,有小宝宝的妈妈应该都理解这种麻烦。
我尝试将这个问题对我的女儿说清楚:“弟弟还小,听不懂妈妈不让他吃小东西的话,所以我很担心他会吞掉你的珠子,造成伤害。”
让我惊喜的是,女儿给了我一个解决方案,我给她买一盒漂亮的珠子,她保证只在小弟弟睡觉的时候或者不在家的时候玩,并且会收拾好,不掉落一颗珠子。
事实证明她确实做到了,地上从来没有发现一颗小珠子,她遵守起规定来比我还积极。
那么为什么这个方法会如此有效呢?
首先因为这个方法利用了“参与原则”——让孩子共同制定规则。
作者指出:与其他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决策相比,一个人会对他亲自制定的决策有更大的执行动力。
孩子在这个参与中,会有强烈的被信任的感觉。如果你感到被信任,你会不好好做吗?
其次,这个方法中体现的不是敌对状态,而是出于一种关爱的角度来寻找解决办法。参与其中的孩子能够感受你越来越多的爱,而不是指责。孩子对你的敌意会越来越少,亲子矛盾也会越来越少。
最后,这个方法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触及到矛盾存在的真正原因。就像这个串珠的例子,真正的矛盾不是买不买,而是买来之后怎样保证小宝宝不会误吞。
008.JPG
咱们再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著名演员黄磊老师的女儿,黄多多。
大家都知道,多多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但是前段时间,她却因为不断因为将头发染出新的颜色,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如果有一天你十几岁的女儿也跟你说想要染一头蓝色的头发,你会怎么处理这个矛盾呢?
下面我手把手带你学习六个步骤,来学习这个“没有谁输谁赢”的解决方法。
第一步:发现和定义冲突。你可以让孩子充分表达她为何想染一头蓝色的头发,同时你也要表述清楚,你对这件事的担忧,你觉得老师可能会用不认同她的做法,进而影响到学习。
第二步:寻找备选的解决方案。比如你可以建议孩子染一个不那么扎眼的颜色,或者孩子认为她只染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就会换回黑颜色。
第三步:评估备选方案。现在你和孩子一起对刚才提出来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
第四步:选出来一个最好的大家都认可的方案。最后你们一起决定,暑假期间她可以将头发染成蓝色,开学前再染回黑色。孩子非常开心,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影响到她的学习。
第五步:执行决定。你带着她去开开心心地染了蓝色的头发。
第六步:对效果进行追踪评估。在开学前,你们又开开心心地把蓝色的头发染回了黑色。
这六个步骤完整地演绎了“没有谁输谁赢”这个方法该如何操作。现在,你也可以尝试运用这个方法来处理你正在面对的麻烦。
以上呢,我们就解读完了这本《父母效能手册》的全部内容。
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当一个好父母。面对亲子矛盾,我们更应该受到训练,而不是指责。父母是人,而不是神。只有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构建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
现在我为你做一下总结:
首先我们了解了亲子矛盾发生的真正原因,然后我们了解了积极倾听和“我信息”的沟通方法,最后我们学习了“没有谁输谁赢”的矛盾解决办法。
“没有谁输谁赢”的解决办法可以说是这本书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帮助了父母尝试放弃权威和强制的做法,与孩子共同寻找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双赢的解决方案。你一定要积极尝试这个方法哦。
不过,看书只是改变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提供知识,但却无法提供行为。
如果想真正改变你和孩子之间糟糕的关系,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尝试用书中学到的办法,与孩子进行沟通。面对看起来不可调和的矛盾,努力寻找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