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640天,2024.08.14
对一个案例可能性探讨的收获:
一、作为咨询师的收获: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咨询师不因来访者满意咨询效果而开心,把功劳据为己有。同时也不要因来访者对咨询没有帮到他自己而沮丧难过,那不是你的能力不足,做的不好,或许是来访者还没有成长到这个程度。对咨询效果有期待是正常的,说明咨询师有上进心。
2.助人之心不可以急。作为咨询师,不要比来访者还要操心他的事,比来访者更急于想要解决他的问题,作为咨询师要慢一点,保持身后一步距离陪伴就好。当咨询师比来访者更用心、更努力、更着急时,往往问题解决起来更困难些。
3.关注人是第一位的。虽说SFBT是以终为始,看重目标,但在实际咨询中,还是先关注眼前来访者这个人。关注他的所思所想所需,情绪感受,问题对他的影响,采取了那些有效应对方法,等。在基本了解后,再去探寻目标比较好。因为情绪出的来,道理才能进的去。即情绪释放了,不再卡着堵住思维,来访者才会从感性层面回到理性层面主动思考、梳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透过问题看背后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或不再是问题。从表象(问题呈现)到内里/深层(看重的与想要的)。
4.关于目标。有时候来访者一开始想要的目标并非是其真正的看重的。目标常常会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而发生改变。有时候有的来访者目标是相对模糊的,以为自己面临的是什么、需要改变的是什么、理想状态是什么。当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慢慢地细细地梳理后,发现原来自己真正想要是…有时候来访者被困在问题中,急于想要摆脱现状,所以来咨询室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咨询师(或许来访者认为权威、专家)给其一个答案,不管这个“答案”是否适合当下、适合自己,似乎有了“答案”,当下的困境就解脱了。而我们知道,当人被问题困住,执着于解决时,人的思维、视角、想法都变得相当狭窄,窄到整个世界里只有问题的存在,此时问题被无限放大,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使问题更固着。所以此时,如果咨询师着急帮来访者解决表面存在问题,即看上去的确困扰着来访者的问题,那么大概率是越用力效果越差。因为来访者根本不需要答案/办法,需要的是被看见,看见他的情绪、感受,看见他的纠结与挣扎,看见他内心不被看到的努力、期待。
知易行难,但至少是个提醒,在心里面留给印,一时做不到,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