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记泽西读书
读传记时为什么你感觉没有收获?

读传记时为什么你感觉没有收获?

作者: 泽西_ | 来源:发表于2016-12-26 22:15 被阅读30次

说起来,传记类型的书,一直是畅销书单中长盛不衰的一个类型。今年仔细盘算起来,也读了不少传记,包括诸如商业领袖型刘强东的《创京东》,李嘉诚的《我一生的理念》;也有小说家总结自己写作经验,村上春树的《身为职业小说家》;最近正在读的是劳伦斯写的那本《他改变了中国》。

注重故事性,没有引申思考

传记题材的书,可以看作一个互相关联的故事集。作者在描述时更多是站在一个讲故事的人的立场上进行叙述,为了让读者看得懂也看得有趣,通常文笔都带有一些俏皮和戏谑的成分,常常在文中自嘲。比如《创京东》里,刘强东就这样回忆道: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怎么让身在农村的家乡父老相信在中关村摆一个小摊是比进入体制成为公务员更好的事业呢?

许多人看到这里,总是会心一笑,在90年代末期,确实做零售还是一门“没有面子”的生意,也不难理解农村亲戚的观念。不过倘若回顾前文,可以感受到刘强东那股身体里的奋斗精神,是不甘于在体制内逐级升迁,按部就班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发出如此感叹的原因,也可以引申出后面京东一系列大刀阔斧改革时刘强东的决心。我想这是很多读者在阅读时忽略的细节引申出的思考。

看得太快,囫囵吞枣

和小说不一样的是,传记文学的事实性很强。也许会有遗漏或是被隐藏起来的要素,但传记内容的思想复杂性,在大多时刻是要高于小说的。打个比方,同样1000字的内容,文言文比白话文涵盖的内容更多。习惯电子阅读或有保持快速阅读习惯的读者,会遗漏更多的细节。小说以伏笔多,叙事精妙,情节曲折见长,那么传记就是以思想的转变,与人物交锋的逻辑,处理事件的手法为其精华所在。读得快了,自然体悟不到当事人当时的心境和想法来源的端倪。

比如马斯克的《硅谷钢铁侠》在很前面的段落就描述到:马斯克是个极其专注的孩子,他对书的痴迷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如果到街上去玩,马斯克从你身边消失,那你从街上的每一家书店里一一扫视,一定能在某个角落发现他。

这是关于他专注的写照,这种专注,也一直贯穿了整本书塑造出他的性格特点。而快速阅读时,你没办法及时得出他决定做“SpaceX”时所表现出的决心是来源于他儿时的专注。

背景孤陋寡闻,看不出“味道”

喜欢“尝新鲜”,是许多读者经常做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哇,这本传记讲的太深了吧?我怎么看不懂?算了,我还是别看了。

说实话,这个毛病我也犯过。可以这么说,传记题材的书,绝对不是你尝试新领域知识的开门钥匙。

在读李嘉诚先生的这本《我一生的理念》时,起初我看得挺津津有味,可是越看到后面越觉得可以理解的地方越来越少。我想这是我对于“经商”这门学问始终是个门外汉的缘故。对于李先生所处的60年代香港的商业环境我可以说几乎一无所知。文中所谈到的英资企业把控着绝大多数的房产生意,最后李先生和商业伙伴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让和记黄埔成为香港地产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几次关键的运作和谈判,文中只是泛泛而过,对于香港政府当时的立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也没有过多描述。我也只能为自己对于这段历史所知甚少而感到遗憾。

结语

以上就是关于传记书籍,我的一点读书感悟吧。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有人喜欢听歌看书,有人喜欢半夜挑灯夜读,这的确不能区分出好与不好。我的观点是,不妨看慢一些,抽空挑出一些看不懂的情节进行思考,有必要时多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或许,你能得到更多。

至于我说得对或者不对,不妨可以挑本书,等会就试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传记时为什么你感觉没有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ks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