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道教是佛教的前辈。
佛教让你解脱觉悟,道教让你修身正德。
道教助你成仙,佛教助你成佛。
佛法唯心,道法自然。
佛家明心见性,道家修身炼性,两教的教义很多相通的地方。
由此想起道教祖师“老子”(李耳)所著,名闻遐迩的《道德经》。
《道德经》仅仅5千多字,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一部旷世经典,“东方圣经”。
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班固对道教的智慧和宗旨概括为四个字,清、虚、卑、弱。
道家宗旨:清。善静者清,宁静以致远。
一杯浑浊的水,怎样才能让杯中水清澈呢?你别动它,让它慢慢的沉淀,静下来的水就变得清澈了。人生也是一样,要学会沉淀,让我们的思想静下来变的清澈、清晰、冷静、理智。
与清对立是躁。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用宁静控制浮躁,戒躁,躁急自败。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失去了自己心态的主人。善静者清,定慧双修,每临大事有静气。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道家宗旨:虚。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万物纷纷,众生芸芸,繁华世界,变化万千,疲惫不堪,到了憔悴的边缘,如何疏导?致虚极,守静笃。
若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根本的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回归其本来自性。世间万物,只要你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求得本真。
道家宗旨:卑。善于处下,低调,韬晦。
水低成海,像水一样低调,水往低处流,善于处下,才能成海,才能成为“百谷之王”。
人低成王,韬光晦迹,如同国之利器不可示人。“大国者下流”。
善于处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会得到众生拥护。
道家宗旨:弱。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
上善若水,水是文明的发源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事,信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持其能,助万物成长而不主宰他们。
柔弱胜刚强。要学会示弱,才有朋友,才有人帮你,才能避免许多麻烦,柔弱更能长久,更有生命力,像水一样,与时流转,以柔克刚。
天地间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却能排除万难,绕过关山,奔流入海;最伟大的也莫过于水,与天地同在,利万物生长,无坚不摧,能穿透坚硬的事物,水滴石穿。
道家的思想渊源是对,水、月亮、女性(母亲)的崇拜。
《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内圣外王”之学,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除了《圣经》之外被译成国外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