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一天作业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一天作业

作者: DAVAD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09:13 被阅读0次

片段一《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尽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响的时间最好,例如,如果利用每天开始工作前的时间,就不容易被安排好的事情影响。

当然,我们很难开始就做到最好。经常会发生,“打算早晨七点开始学习,结果没睡够而无法集中精神””计划晚上八点阅读,结果经常被偶发事件影响”等情况,所以,请在实际生活中多方尝试,如果无法顺利进行就改变做法,找到最佳行动模式,并把此模式“嵌入”日常生活当中。

R

表述:

找到每天不会被打扰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可以完全可控,属于自己。

如果一开始找到的时间段可能不一定合适,可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这样才更能形成一种雷打不动的仪式感习惯。

因果:

只有减少外部的干扰因素才能更可控、更能坚持。

边界:

基于自己主管强烈愿意去坚持、并希望能找到坚持的方法。

A1

之前自己希望能坚持算晚上看书,结果经常是被各种应酬和孩子打扰。

A2

接下来试着调整到早上5点起床看书。这段时间比较不会被外部因素打扰,比较可控。也比较能坚持并形成习惯。

 

片段二《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R

表述:

沟通是要表述感受而不是看法

因果:

表述感受才不会让别人觉得有压迫感,并激起对方的同理心。

边界:

适用于没有确定的规范和法律条文的场合。学术论证和法庭上就不适合。

A1

之前我只是不断要求儿子要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好。

A2

接下来我会告诉儿子,他不把桌子整理好,我进到房间里看到这么乱会觉得烦躁。他老是不整理,我就会有沮丧和焦虑感。

 

片段三《打破僵局》

如果你不在谈话技巧上花心思,很容易表现的咄咄逼人,使谈话陷入僵局,因此需要改变你的谈话方式。我的建议是,需要考虑做出改变的不仅是说什么,还有如何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可变因素:

1.节奏—对话的节奏应该加快还是减慢?

2.音量—你说话时声音有多大?你应该提高还是降低音量?

3.打断—是你打断对方,还是对方打断你?

4.停顿—在回答对方之前,你能否等一等,稍作沉默?

R

表述:

需做好与人交谈中的节奏、音量、打断、停顿的处理。

因果:这四个细节处理的不同会使别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A1

以前和别人说话自己只注意讲话的内容,对如何说不够重视。结果是和别人说话的效果都还不如直接写个邮件发给他们的效果好。

A2

今后和别人说话不仅要准备好说话的内容和思路,在说话中还要不断提醒自己“节奏和音量要多大合适?如何控制打断?停顿时间是否要读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一天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ly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