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最美古诗专题古诗词解读系列古诗新读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0-10-16 08:38 被阅读0次

闲居寄诸弟

唐代: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赏析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值此白露时节,秋草已生满庭院,更加思念远在长安的亲人。“秋草”、“白露”更加形象的体现出秋天的清冷,为下文抒别情离思定下基调。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有《捣衣》诗,亦写秋景秋意,其中有云“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韦诗与之如出一辙。所不同者,谢诗写思念丈夫,韦诗写思念诸弟而已。    

唐代草书大家怀素与韦应物生活在同一时代,年岁也相仿。据说怀素在寺院附近种有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没日没夜地练,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在当时就颇为流传。诗人戴叔伦比韦应物大五岁,晚年上表请为道士,他写过一首《赠鹤林上人》绝句:“日日涧边寻茯苓,岩扉常掩凤山青。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可见在芭蕉叶上写字、抄经卷在当时已形成一种风气。据统计,“芭蕉”意象在《全唐诗》中出现过七十次,多与思人有关。诗人于百无聊赖中,乃于芭蕉叶上题诗。“独”字的运用更突现思弟心情之急,更见情深意长。 

这首诗并无太高深的思想,也无特别突出的艺术技巧,只是以“芭蕉题诗”一句画龙点睛,表达出一种生活化的细微感触和情怀。其实,中国的古诗,都特别富有这种“琐屑”的韵致。这种“琐屑”,可以是感情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感情往往因为平淡而愈显得真实,没有大喜大悲的做作,只是平心静气,节制简洁。不仅如此,在遣词布局上,韦诗也都以淡泊质朴见长。总之,用琐屑细致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没有磅礴的气势,却以微小的细节打动人;没有华丽的语言修饰,却在平淡中见真知,这是韦应物写诗的一大法宝。与之相比,韩愈喜欢剑走偏锋,用一些怪的字句,不免有逞奇之弊。白居易的诗虽然平易,但在布局上往往过于讲究回环曲折,与韦诗相比,又少了一份古朴温厚之气。

相关文章

  •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闲居寄诸弟 唐代: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赏析 “秋草生庭白...

  • 芭蕉叶上独题诗

    二哈题: 其一 禅房几株芭蕉扇,引来金银桂花香。 小篆沁墨书心欢,一日不觉已夜半。 其二 芭蕉林里嬉闹欢,童心无忧...

  • 2018.09.04指导写观后感

    早晨到校后,给黑板上的两首晨诵诗配上了简单的简笔画,一幅是根据韦应物《闲居寄诸弟》中“芭蕉叶上独题诗”句画了...

  • 怀古

    题诗梧叶上,相思随流水。 流出宫墙外,情人独自悲。(叶上题诗)

  • 七绝*一叶知秋

    坐见茅斋一叶秋, 小山丛桂鸟声幽。 繁华落尽和曾想, 世外风云多少愁。 (下平十一尤) 【题诗后记】在新浪微博@微...

  • 鹧鸪天、一点残红落尽时

    鹧鸪天、一点残红落尽时 [中国]胡昆彬 一点残红落尽时, 况有清风入枕帏。 芭蕉叶上无愁雨, 叶叶声声是分离。 弹...

  • [北大作品]鹧鸪天、一点残红落尽时

    鹧鸪天、一点残红落尽时 [中国]杰出诗人胡昆彬 一点残红落尽时, 况有清风入枕帏。 芭蕉叶上无愁雨, 叶叶声声是分...

  • 微雨

    静日独学少闲时,最喜窗前忽微雨。 风悄无痕有叶知,涤尽余尘还底绿。

  • 晴/5月26日

    晴/5月26日 雷声隆隆渐渐倦 霎霎高林簇雨稀 夜黑时禽学周公 梦里梦外尽蛙哈 晨曦鸟鸣山更幽 芭蕉叶上映露珠 日...

  • 矮纸斜行闲作草

    幽人听尽芭蕉雨,独与青灯话此心。 ——题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na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