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宋词人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此词词眼: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本人以为很是有现实意义的。
今晨,练完太极,写完地书,八点半左右,准备回公司上班,发现车很难出来,看看周围全部被写有“龙岗执法”“市容巡查”的小车,皮卡,观光车,摩托车堵塞了,摩托还好,有规则地一排停放!我正愁出不去,这边大姐大妈大叔可来火了,“啥鬼执法的,一点素质都没,停车也要留通道呀!”“就你们这停车样,还市容巡查!鬼才信能查好!",“你们要用场地活动,可提前提醒,车不要进呀,"
呵呵呵,看场面很是壮观!想不到小小平湖街道,就市容巡查(以前叫城管,不知是不是),好几百人呢!真要这么多人吗?我想。党报,新闻到处吹精兵简政,确实要精,当然我估摸,今天这些可能都是临时工啰!
记得我小时侯我那个人民公社,全公社的警察就一个武装部长,是没有市容巡查的,好像,至少我们乡下人没看到过,而且买个小菜是随便在路边就可以的。但又好像一个公社小的也有大好几千上万人呢!真不明白,毛泽东主席时代为啥那么一个武装部长就能搞定一个公社治安,现在一个乡或镇,没有十几二十个所谓这警那警是做不成事的。当然抛头露面真正干事的肯定是临时工,他们都叫“协"啥的。意思应是协助某警的吧。
希望所生之年能看到真正的精兵减政!
辛老先生千年前就在呼吁: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