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天的分享

作者: 茶心_58d3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20:15 被阅读5次

    人和人谈话时,必然在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误要驳回;主观情绪要共情,而垃圾情绪则要驳回或化解。

    用“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概念讲,自信就是“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如果在童年时,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相信,他就会把这个关系模式内化到内心,从而形成了自信的内在关系模式。同样的,自卑就是“内在父母不相信内在小孩”;倔强,就是“你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听你的”。

    所以说,任何一个用来描绘性格的词汇,都可以放到关系的框架内去理解。

    首先把这些话抄录下来,不是为了凑数。是这两段话是我比较喜欢的片段。其实我本人并不善于沟通,谈话技巧更是没有,以前的时候经常一句话就把人打死。我自己也是非常的郁闷,找不到原因。因为我的性格比较直来直往,总是比较喜欢说大实话。但是现实的社会,很多人是不喜欢听实话的。后来我试着去恭维别人,但是我是一个尊重事实的人,自己的内心就会非常痛苦。所以在很多场合下,我是保持沉默的,能不说尽量不说。直到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就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以此为谈话的契机,尤其是遇到很多需要鼓励的人,他们就很喜欢这种谈话方式。也许就是我维护了他们的自恋。通过这种方式与别人交流起来就好多了。这让我内心舒服,对方也高兴。我想这就是我们都尊重了彼此的自恋,大家的感觉都会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虽然这样的谈话是比较舒服的,愉悦的,相处起来也并不困难。

    “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概念。我并没有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很好的自信,还有很多自卑。这也是我想了解心理学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提高自己。一方面也是为了能给孩子展示一个很好的精神状态,能够让孩子变得非常自信。通过学习,我理解了什么叫做60分父母,也明白了为什么总是跟孩子之间有那么多的冲突,就是没有很好的去尊重他们的感觉,不是“内在的父母”去相信“内在的小孩”。总是自我感觉自己是对的,所以让孩子听自己的。并没有从内心里去真正重新了解孩子需要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点,所以我也要引以为戒,不断的去修正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1天的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os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