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

高中同学从家乡的小县城来,多年不见,话题滔滔不绝,说起往事,说起青春,说起长辈,说起我的离开和他的经历,直到我说如今羡慕你们这样从没有离开家乡的人时,同学停下了话头。
同学问我,你怎么突然有这样的感慨?
我说,你看啊,我离开后,父母也因为工作离开了那里,兄弟也离开了那里,将近三十年了,那里已经没有一个至亲的人了。尤其我曾经回去过一次,也已经找不到一点点当年的痕迹和影子了。你说,在我心里,它是家乡,还是不是家乡呢?这就让我很纠结,也很空落。不像你,父母还在那里,自己的一生也在那里,说起家乡,就很踏实。
同学说,也是。可虽然这是越来越多离开家乡的人中年以后的心结,但不可否认的是,家乡对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来说,现在慢慢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可以细微表述的地方了,而是越来越多的成了一个概念,一个名词而已。
同学说,你看我的孩子,出去上学之后,基本就注定不会回来,她会在她喜欢的地方开始她的生活。等我们都不在了,这个家乡对她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
女儿也曾说过,你们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乡,你们不在了,家乡不家乡的,也就没什么惦记的温度了。

家乡,对于已经离开的人来说,如今已经托不住了乡愁,挂不住了牵念。虽然残酷,但对于这短短的巨变的二三十年时间而言,只要离开,再回来必然沧海桑田,人非物也非,基本没有例外。
家乡之所以是家乡,是需要有心里面的人存在的,是需要有历历可数的物存在的,是需要有熟悉的乡音乡味存在的,是需要有被包容的认同感存在的,是需要有清晰的发生过的情感存在的,是需要有温暖有骄傲存在的。但现在,再说起家乡,有什么还在呢?
衰老的父亲说起他的东北家乡,总是一句话,那是根啊!但他自己,却把根扎在了新疆的南疆,让那里成了我们的家乡。
等我大了,离开了,我把根扎在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就成了女儿的家乡。
如今女儿大了,也离开了,出了新疆,可以想见她会把她自己的根扎在疆外的某个地方。
那我们这三代人,从实际的心理认同来说,就成了各有各的家乡。
也许女儿说的是对的吧,对他们这代人来说,不论家乡的传承有多久远和坚持,父母就是家乡,简单而纯粹。
而对于我们呢?虽然我们把家乡赋予了很多内容,但实际上呢?我们和女儿这代人,骨子里的认知其实没什么不同。
乡愁,愁想的是什么?不是风土人情,无非父母。
父母在,家乡在。
父母不在,我们就是孩子的家乡。
家乡不在地理,而在亲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