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劝导》第三章节的亮点,我感觉是沃尔特爵士对于即将租赁他的家产凯林奇大厦的那个海军军官的诸多个人评价。
沃尔特爵士这个人物塑造,其实同时代表着有着像沃尔特爵士性格的一类人。
不断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和衡量外界的人。以至于那些没有在他“标准”里的人,无法进入他的“法眼”,成为他挑剔和嫌弃的对象。
《劝导》故事讲到沃尔特爵士与两位好友,拉塞尔夫人和谢泼德先生商量对沃尔特爵士贵族家庭的经济救援方案。
最终方案决定:沃尔特爵士从原居住的凯林奇大厦搬到巴思,把凯林奇大厦出租出去。
这一天,谢泼德先生带来租客源的信息。他说正好有一些海军军官要回到岸上,这些海军军官需要租房子住。
谁知,沃尔特爵士对于海军、海员、水手职业,多有苛刻要求。从他的言语里,无不透露出他对自身“爵士”头衔所产生的莫大优越感。
沃尔特爵士说:“假使我受你们的怂恿决定出租房子的话,我可万万没有打定主意要附加什么优惠条件。我并非很想厚待一位房客。当然,猎场还是要供他使用的,无论是海军军官还是别的什么人,谁能有这么大的猎场?……”
小女儿安妮说:“我想,海军为我们出了这么大的力,他们至少应该像其他人一样,有权享受任何家庭所能提供的一切舒适条件,一切优惠待遇。我们应该承认,水兵们艰苦奋斗,应该享受这些舒适条件。”
沃尔特爵士说:“海军这个职业是有用处的,但是一见到我的哪位朋友当上了水兵,我就感到惋惜。”
为什么惋惜?
接下来,沃尔特爵士解释道:“它在两点上使我感到厌烦,因此我也就有两个充足的理由对它表示反感。首先,它给出身微贱的人带来过高的荣誉,使他们得到他们的先辈从来不曾梦想过的高官厚䘵。其次,它怵目惊心地毁灭了年轻人的青春与活力,因为水兵比其他人都老得快。”
沃尔特爵士可是认为自己是一个“要有仪表有仪表”的爵士。他对自己的仪表,充满优越感而又充沛的自信。
由此,沃尔特爵士对海军常年工作在恶劣环境的海上而留下的“苍老”,表示在意。
他不忘举出鲍德温将军的例子。说一个刚刚四十岁的男人,从海上工作,回到岸上,四十岁的人,看上去像六十多的人。
沃尔特爵士说:“我从没见过海上能把人糟蹋成这副惨象,不过还是多少有所了解,知道他们都是如此:东漂西泊,风吹雨打,直至折磨得不成样子。他们干脆一下子被劈死倒好,何苦要挨到鲍德温将军的年纪。”
这时,克莱夫人也有些听不下去,她说:“别这么说,沃尔特爵士。你这话实在有点尖刻。对那些可怜的人儿发点慈悲吧。我们并非生下来都很漂亮。大海当然也并非是美容师,水兵的确老得快。……可是话又说回来,许多职业的情况不也统统如此吗?在陆军服役的大兵境况一点也不比他们好。即使是那些安稳的职业,如果说不伤身体的话,却要多伤脑筋,这就很难使人的容貌只受时光的影响。”
克莱夫人举出几个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他们不生活在海上,却同样影响容貌。
比如:
“律师忙忙碌碌,落得形容憔悴。”
“医生随叫随到,风雨无阻。”
“牧师——你们知道,即使牧师也要走进传染病房,使自己的健康和相貌受到有毒环境的损害。”
最后,克莱夫人说“有幸的只是这样的人,他们住在乡下,不用从事任何职业,过着有规律的生活,自己支配时间,自己搞些活动,靠自己的财产过日子,用不着苦苦钻营。我看到只有这种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健康和美貌的福祉。”
而“有幸的只是这样的人”不就指的是养尊处优的沃尔特爵士吗。
这章节,特别有意思的便是各人物对“容貌”引发的对话。
阅读小说,有时我们更像是局外人看局中人的种种“表演”。然而实际上,小说的价值和意在于让我们读者从中汲取营养成分,从小说的人物身上,照见自己,修正自己,使得我们在现世生活里变得更美好。
《劝导》里的沃尔特爵士,虽然是作者奥斯汀虚构出来的人物代表,但是,属于人性里的共性部分,完全能够超越时空,值得我们借鉴。
“沃尔特爵士”何尝不存在我们当下的时空里?
那些对别人诸多的鄙视和挑剔,恰恰也是对自己的鄙视和挑剔。内心里的自卑和不自信,似乎只有把别人踩低,方能隐藏住内在“糟糕”的自己。
哲学上,人生第一问题:要认识自己,了解“我是谁”。
如何认识和了解?
如果我们个人仅从自己主观觉察,很多时候的觉察并不清晰。
所以,要把“我”放进人群,从与人的联结关系里,看见真正的自己。
个人真正的成长,必然是在真实的关系中得到的真实体验和真实修为而成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