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过犹不及》、《为孩子立界线》这两本书的阅读,我已深深了解到,帮助孩子培养自己的界线以及尊重别人界线的重要性。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怎样才能将为孩子立界线付诸行动呢?
首先,与孩子立界线,不是要“叫”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因为被迫去做某些事的人,不会自发地做成熟或合乎道德的选择。“界线”是为了架构孩子的生活,使他体验到行为的后果,让他更负责任、更留心他的行为。
其次,笔者根据自身经历总结出有6个步骤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为孩子立界线。
第一步:看到三个事实
第一,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
第二,问题的表象底下才是真正的问题。孩子那些会让你抓狂的行为和态度,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那是另一个问题的症状。而在许多的情况下,它们都是界线的问题。
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受性格里面某些缺陷或未发展完全的部分所驱使,这些症状警告你注意孩子内在的问题,不要单单针对症状去反应,否则保证后头会有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

第三个,时间不是万灵丹。有许多父母不想谈论界线问题,是因为有人告诉他们:“等孩子长大就会没事了!”他们是会长大没错,但是你一定认识不少四十岁的成人,虽然生理长大了,心理还是没有界线。时间只是给人医治的环境,但它不是医治的过程。发炎的人不只需要时间,还需要抗生素才能消炎。
第二步:插上插头,使之通电
确定你和自己之外的人有良好的互助关系——即使只和配偶有这样的关系。你跟孩子立界线,最终会帮助他情绪及心灵的成长,然而成长绝不会无中生有。做父母是一份很累人,也很有挫折感的工作,甚至会让你抓狂:单有资讯是不够的,你需要更多从别人那里而来的关爱和协助。
第三步:你个人先在界线里成长
孩子如果没有一直成长的父母在身旁做榜样,就很难有所成长。
第四步:评估和做计划
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
第五步:提出计划
在平静的时刻提出这个计划()采取“赞同”而非“反对”的立场。
提出问题、提出期望、提出后果,在可以妥协的事项上折中。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
1.要有耐心容许孩子一再地尝试,“唯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尽你所能地持续下去,并且贯彻到底。
2.赞赏孩子的调适,要把焦点更多放在帮助他学会如何在不需要承担后果之上,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也让周遭的人过得更快乐。帮助他看到这是为了他的益处,而不是为了要得到你的爱。
总之,在与孩子立界线的过程中,你与孩子之间全部的关系不是只是有关界线的问题,要确定里头也有关爱、乐趣和自由时间。但他也确实需要知道,成长的功课一辈子都要学习,这样才有可能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你和他都需要经常参与在那样的过程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