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唐太宗和魏征的交易

唐太宗和魏征的交易

作者: 陈良为 | 来源:发表于2023-06-07 17:58 被阅读0次

聊聊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只要讲到中国古代皇帝,就不得不提唐太宗李世民,而讲到唐太宗,又不得不说他和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

熟知的桥段有这么两个:一个是魏征总是给唐太宗提意见。有一次,魏征把唐太宗给说急了,唐太宗就回到宫中发火,大喊几句“我恨不得杀了这个乡巴佬!”以至于长孙皇后出来打圆场,说:“只因有你这样的好皇帝,才有他那样敢说话的臣子啊。”才使唐太宗转怒为喜。第二个是唐太宗留下的千古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看看,这是多么理想的君臣关系——臣子竭诚进谏,皇帝虚心接纳。两人互相成就,结果是一段千古佳话。

可是据郭灿金教授的考证和分析,发现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完美关系,其实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它其实是当事双方小心翼翼维持的一种平衡状态。

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征在跟李世民之前,先后改换了五次主人,这在当时人看来,是很没有节操的行为。尤其在遇到李世民之前,魏征辅佐的是李世民最大的政敌,太子李建成。眼见李世民一天天坐大,魏征曾多次建议李建成先行下手,除掉李世民以消后患。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率先发起斩首行动的居然是李世民,而且得手了。

魏征建议李建成杀死李世民的事,李世民其实早就知道,所以李世民刚刚坐上皇位,就把魏征招来质问。这件事,在新旧唐书中都有记载,李世民问得气势汹汹:“你当年为何明目张胆的离间我兄弟感情?还要让他把我干掉?”

这应该是魏征一生中最重要、最惊险的时刻。一句话回答不好,可能命就没了。魏征是怎么说的?他说:“当日皇太子若听从我的劝告,哪会遭逢今日之祸?”你看,这话说得够硬吧?明显是不怕得罪李世民。

但是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唐太宗居然“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居然让魏征升官了。

对此,《旧唐书》给出的解释是:“太宗素器之。”意思是李世民向来器重魏征的才能,所以魏征得以活命。《新唐书》给出的解释是:“王器其直,无恨意。”意思是李世民被魏征的直率秉性所打动,因此放过了魏征。

可是这两种解释,我们现在看来,都说不通。要说李世民向来器重魏征的才能,为什么还要气势汹汹的质问?被魏征的直率打动就更说不通,政治家要是这么容易被打动,那还是政治家吗?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魏征的回答,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想要的。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这是我们后人的结论,但当时的人可不这么看。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杀兄害弟之后,又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才上位的皇帝。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最急迫的事情,就是要论证自己的合法性。事实上,李世民当皇帝之后一系列英明的作为,除了他自己确实雄才大略之外,也有一个极为隐秘的动机,就是洗刷这个骂名。

那魏征的回答,说明了什么?“当日皇太子若听从我的劝告,哪会遭逢今日之祸?”这正好说明,原来李建成集团也在对李世民磨刀霍霍,只是下手太慢,才让李世民得了手。这句话,正好洗刷了李世民的原罪。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只有从魏征的口中说出来才有分量,因为他来自和李世民对立的阵营。有了这句话,“玄武门之变”才有了合法性和必要性,李世民的行为才成了当机立断的自卫反击。有了魏征的这句话,李世民马上意识到让魏征活下来的巨大价值。而且他还意识到,赦免魏征,还可以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宽容和胸怀,向天下证明自己是一代明君。连魏征这样曾经建议别人杀掉自己的人,都被宽容了,太宗皇帝还有谁不能容呢?

我们再反过头来看魏征。本也是绝顶聪明的人,他知道,要想活命,要想在李世民的手下获得一个安稳的位置,只有一个支点,就是要帮助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魏征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具,让李世民能够通过自己这个工具,让自己显得像是一代明君。

那魏征该怎么做呢?首先,魏征给李世民来了个名词解释——他告诉李世民“忠臣”和“良臣”的本质差别。能让自己获得美名,辅助君主获得尊贵的声誉,子孙相传,福禄无疆的臣子是“良臣”。而自身遭受杀戮之祸,又让君主背上陷害忠臣的恶名,使“小家”和“大家”都遭受损失,只留下空名的臣子是“忠臣”。

这话说的多么巧妙!从今天起,我将正式尽情进谏,就是说你不爱听的话。因此,我的脑袋随时有可能搬家。你如果杀我呢,就是让我成为“忠臣”,咱们彼此双输;你如果不杀我呢,就是让我成为“良臣”,咱们双赢。

魏征巧妙地说过:“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你让我说,我才敢说,你要是不听我说,我怎么敢冒犯你呢。

你看,这背后的意思就是和李世民达成一个默契:我尽情地说,你尽量地忍。我说到最后,你忍到最后,咱俩都能成就美名。

理解了这一层,才能听得懂李世民两次对于魏征的评价。第一次,李世民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你们都觉得魏征举动很傲慢,我倒是觉得他很妩媚。“妩媚”是形容女性的,李世民用在魏征身上,你琢磨琢磨为什么。第二次,李世民评价说:“我当皇帝前,功劳最大的是房玄龄,而我做了皇帝之后,功劳最大的非魏征莫属。”奇怪,没听说魏征有什么开疆拓土、出谋划策的功劳啊。只是不断地说李世民不该做这个,不该做那个,为什么功劳最大呢?

至此,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完美的君臣关系。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个小翻转。

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发现,魏征把自己上谏的奏疏,都暗暗留下了副本,并且交给史官保存。你想这是什么行为?要获得万世美名,这是我们俩共同的契约,要有来有往。你进谏,我纳谏,唱一出出的对手戏,这才是完整的交易。现在你暗地里留一手,那些进谏的奏疏上肯定是只写了我不对的地方,你单独留下来,我反而没有出场,这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一下子受不了,盛怒之下,令人毁掉了自己给魏征题写的碑文。不过没多久,唐太宗就想明白了,没有魏征,自己一代明君的形象也就毁了。他和魏征的个人恩怨,远远不及帝国的尊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重要。所以就找了个机会,把魏征的墓碑给重修了。

当然,理解了这个故事的深意,一点也不损害唐太宗的英明和魏征的聪明。想说的是,任何一种美德,都是相互成就的。任何一个人的美德,都是在允许这种美德绽放的环境里,才可以存续下来。

所以,美德不是一个人的事,美德不只是内心的召唤,美德还得要挑选环境和伙伴的智慧。

为之心得,与君分享。

相关文章

  • 自古皇帝多疑心之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上回我们说到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常常怀念地说,自己没了一面心爱的镜子。唐太宗为魏征罢朝五日,亲自为魏征写了碑文。...

  •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 脑科学家亲授的阅读秘籍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魏征以直谏闻名,唐太宗对他都有几分忌惮。魏征死的时候,唐太宗很惋惜地说, “以铜为镜,...

  • 魏征的传说(1)魏征梦斩泾河龙王

    魏征五次跳槽,六易其主,终于寻得明君李世民,辅佐唐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有关文章陆续在《职场魏征》和《魏征的语言...

  • 忠臣与良臣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谏臣,因为性格耿直,常常得罪人。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接到别人的告发,说魏征结党营私、意图不轨。唐太宗...

  • 儒家文化:尊贤

    唐朝的魏征。魏征其实是个很可爱的人。他一开始辅佐唐太宗,他都把话先讲在前头,很有语言的艺术。他就跟唐太宗说:皇上,...

  • 每日读西游10

    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本回合讲了啥? 接前回,唐太宗招魏征对弈,以期能拖住魏征使其不能去斩杀龙...

  • 魏征去世后墓碑为何被唐太宗推倒?被两大贵族集团博弈所累!

    文/晚风暮雨 魏征因直言敢谏而青史留名,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是唐初一代名相,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辍...

  • 让皇帝都怵头的“乡巴佬”

    如果说唐朝初年的大臣里哪一个人能让唐太宗头疼,那非魏征莫属。 在唐太宗的眼里魏征就是一块滚刀肉。这小子油盐不进。有...

  • 唐太宗和魏征·切腹自尽·骗子

    今日分享: ①唐太宗和魏征,真的是好搭档吗? ②小日本,为何喜欢切腹自尽? ③骗子,为何总是能得逞?

  • 西游笔记(第十回)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唐太宗跟魏征这盘棋下的昏天黑地的,一盘残局还没下完,魏征忽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太宗和魏征的交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xo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