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按照家乡的习俗,今天也是21岁的第一天。 突然又觉得自己变的不正常了,也是觉得要对得起自己的21岁的一天。古人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在想自己的二十一岁该如何度过。
总是不知道该把自己把自己的青春交代给某一个未知的目标,某个人或是某件事情。运动员可以用汗水挥洒青春,把青春交给一场场比赛,或默默付出、或风光无限;年轻的歌手、明星可以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场场演唱会,交给每一次声嘶力竭的呐喊,把青春放大在交影院的宽大幕布上,也可以换一场稍纵即逝快感;往庸俗的讲,富二代、官二代可以选择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是我能想到的青春的绽放方式。想一想无数个像自己一样的我。我知道自己二十岁之前是怎样度过的,也可以想象二十一岁的青春会怎样度过。
还记得在大一上学期的英语口语演讲中讲过这样一句:Just as the old saying goes, these are at least 2 impules in the whole life.One is for love without concerning consequence,and the other is for a travel without delay.用我浅薄的英语翻译过来就是: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两件事情值得去做,一是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二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好多年,好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福气,总会有女孩倾心于自己,只是觉得很无力,自己给不了她们幸福,也从未想过喜欢,希望可以忘记我,还有一句满心的祝福,祝福我们都能够幸福。生活总是喜欢闹剧,喜欢自己的人自己不会喜欢,自己喜欢的人总不能如愿。鉴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其他条件,总是觉得自己能够勇敢地向自己喜欢的人告白是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没有之一。渐渐地,开始这样去想,就让我单身一辈子好了,因为这样我就可以给她写一辈子情诗了,不求浪漫,只求一份心安。不会再觉得自己幼稚可笑,因为已经习惯。就像在给她的新年祝福中说的那样,在二十一岁的青春里,一起变得优秀。不去打扰,也不要她烦恼。经历了这么多,逐渐学会接受顺其自然,逐渐学会相信缘分。就这样吧,情诗还会写下去,那份喜欢依旧。
还有远方。“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高考作文中引用的最多的一句,到现在仍然没有记住出自哪里。初三那年记得自己曾在宿舍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死去,我要把自己的骨灰洒在大海,让海洋带我去我没有去过的远方。来自农村的自己没有到过太多的地方去旅行,心中总有一股要远行的冲动。不是为了那句“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那片课文《我多想去北京看看》,从未嘲笑过自己的幼稚可笑,只是觉得的确需要去一个远方,去看看就好。最喜欢《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渴望那份冲动,那份执着以及那些幼稚的想象。可总有人跟我说,现在的你拿什么去远方?的确,我该拿什么去旅行,拿什么去爱?于是我陷入迷茫,现在的我的确应该俯首在案,做一个默默积极的程序猿,每天扎身于程序,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渐积累社会经验,等等等等。灵魂和肉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的肉体无法接受拘束的灵魂,终有一天,我开始醒悟。即使不能走在路上,我也不要永远活在当下的自己,我要用自己的笔去远方,让文字代替我去旅行。用自己的笔勾勒出倔强的青春姿态。
学会去准备,为了远方的自己准备。犹记得进入日照一中的那天起,就写下了自己的梦想,把它贴在墙上——梦想墙。那是我走出家乡,第一次明白什么是梦想,哦,原来大学就是我的梦想。像个孤独患者一样在梦想的路上,换回一身不能愈合的伤。哦,我又懂得,永远挂在墙上的梦想是实现不了的,因为它高高在上。于是,我学会用理想去修饰自己的未来和仅存的青春。高考告诉我梦想破灭,也来不及挥泪告别18岁的青春,匆匆忙忙走进大学,也就没有心情去搭理理想。大一已经过了一半,大学也已经告别了八分之一,没有理想,更谈不上梦想。还好来得及说再见,不再那样焦急地狼狈不堪。每天没有规律的大学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青春,剩下的八分之七是否还要这样重复,盲目的继续。若干年后,每一个一样漫长的寒假和暑假是否值得我去回忆,又该去回忆些什么。我在思考。下学期有哪些组织可以选择退出,有哪些人事可以选择放弃,又有哪些事情需要全力以赴...
希望我把青春交给文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当我老了再拿出来重温可以会心的微笑。
我还会继续写下去,因为这里有我爱的青春时光。
2016.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