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
2.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
3.那些对枯燥无味的或者无意义的课题表现消极,毫无兴趣的学生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对这些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视为理所当然,并首先有必要来一番认真的自我反思。而那些不论对什么课题,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关心、欲求”的学生,在认知上是不健康的,是思维逻辑、懒惰的学习者。
前两条我完全认同,并觉得事实的确如此。但对第三条,心存怀疑,觉得有些偏颇。因为在现在大班的条件下,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都不尽相同,想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觉得有趣、吸引也是不现实的。如果学生表现出无趣是自然个可以原谅的,那么是不是老师也不必为此耿耿于怀。当然这是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也可能是自己观念没有完全更新,或者是自己自己对此存在误解,但总之,对此持怀疑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