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职场新书《底层能力》重点摘要

职场新书《底层能力》重点摘要

作者: 冰底学堂 | 来源:发表于2023-06-16 17:32 被阅读0次

    读者朋友,你好

    我是本书的作者晋早,很开心你在阅读《底层能力》这本书。

    这本书是我创业10多年的经验总结,也是我耗时2年写出来的书,它于2022年9月正式上市,京东当当淘宝等网站均可购买。

    这是一本关于职场发展的图书,写了很多职场困境及破局方向,尤其是学习能力的提升。适合职场人、管理者阅读。

    为了帮你更好地抓住本书重点和关键,我这里总结了100句全书摘要。

    全文很长,值得你一句一句看完。

    文末有本书目录。

    《底层能力》重点摘要

    1.底层能力决定人生高度

    这是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指底层能力非常重要。

    当然,记住一句话未必有什么作用,但你可以用本书提供的底层能力概念和要素,把所有你认识的人(厉害的or不厉害的)分析一遍,看是不是“底层能力决定人生高度”?

    分析多了,看人看多了,就会有属于你自己的感觉。

    当然,这句话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我们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底层能力要素,去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所以,如果你还在职场迷茫或陷入职场困境的话,不妨通过提升底层能力来破局。

    2.看人就看底层能力

    这是本书很重要的思想。我曾一度考虑用它来做书名。

    实事求是地说,我现在看人就看底层能力——这已经是我常用的一种能力结构模型了。通过看底层能力,可以准确地看出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从而决定要不要聘用、或任用。

    我们公司的管理者,在我长期的影响下,也学会了看人就看底层能力。准确度八九不离十。

    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结构化的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和深刻理解的人,他们的运用效力是不同的。

    所以,如果你也真的想要“看人就看底层能力”,还需要对底层能力有深刻理解,以及要做大量的看人选人用人实践分析。

    3.什么是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是一种能力素质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原本以此为依据来选拔美国政府驻外服务联络官,后被广泛应用。

    该模型将个人能力和素质划分为两部分: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易于了解与量化,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得到改善和提升。

    “冰山以下部分”是潜在的、难以量化的部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什么是底层能力?

    本书所说的“底层能力”,是冰山模型“冰山以下部分”的概括。

    它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动机、上进心、性格、特质、格局、情商、自我认知、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抗挫力、主动性、执行力、条理性等。

    5.底层能力有什么特点?

    底层能力具有基础性、隐蔽性、决定性、先天性和可迁移性等特征。

    6.底层能力的基础性:底层能力就像鸿蒙 、安卓 、iOS 这样的操作系统,而后天习得的技能更像一个个 App 应用软件。

    若操作系统(底层能力)很好,App(技能)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操作系统的开发难度远大于 App, 这就是为什么 App 成千上万,但常用的操作系统只有两三个。

    7.底层能力的决定性:麻雀再怎么喂养,也变不成凤凰,这也是基因决定的。

    对人来说,这个具有决定性的 “基因”就是底层能力。

    一棵树的种子决定了树的高度,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决定了人生高度。

    8.底层能力的可迁移性:底层能力不会因为跨行业、换公司、换岗位而被减弱或失去作用。专业技能可能会因跨行或换岗而不太适用。

    9.是否要读研,要认真考虑未来职业目标和现在问题。读研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方法、路径,读研本身并不是目标,读研出来做什么才是目标。

    很多人错把读研当目标,这是很多人走弯路的原因。

    读研能提升一个人的专业能力,但未必能解决一个人底层能力缺乏的问题。

    10.技能和底层能力有什么区别?一个神枪手未必能成长为将军,一个武功盖世的剑客未必 能成为成吉思汗;对付千军万马若等闲的乔峰,也未必是一个合格的帮主。

    前者需要的是技能,后者需要的是思维、见识、领导力等底层能力。

    如果有人送给你这本书 你一定要知道:你是他在乎的人

    11.做好一个基层技能工作或业务工作,靠的是相对单一的技能或某项专业能力。而做一个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依赖更多的是底层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能感受到技能的作用,而感受不到底层能力的力量。

    12.能力是分层次的,要注意你修炼的是哪个层次的能力。

    比如,我会开车但不会去做司机,我会各种办公软件但不会去做文员, 我会各种拍摄和剪辑但不会去做后期制作, 我会写文章但不会去做文案, 我会卖东西但不会做销售。

    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和经营者,我更需要的是思维和认知,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才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13.我发现一种现象:有些升职,反而成了离职的前兆,也就是说,不升职还好,一升职就距离职不远了。这也是职场彼得定律的体现。

    14.胜任过去某个岗位,不代表也能胜任升职后的岗位。司令不一定要从排长做起, 排长未必能做到司令;神枪手未必能成为将军,将军也未必要先做神枪手;擅长单打独斗的武林高手未必能成为元帅,元帅未必要武功天下第一。

    不同岗位的知识结构和特质需求,存在着太大的差别。

    15.每个企业的选人标准不一样,有的看重技能、学历、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连底层能力的概念都没有。实际上,底层能力强的人更具有高增长性。

    16.“二本”毕业,并不是职场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五年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不止一次的改变机会。

    17.非名校生靠什么逆袭?如果说学历拼不过名校生,技能拼不过技校生,那非名校生应该赢在情商、沟通表达、组织领导力甚至思维创意上。也就是说,靠底层能力取胜,也是一条出路。

    18.为什么有些人迟迟不能脱颖而出?也许他们遇到的是一份不适合自己特质的工作,也许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当然,或许他们的底层能力确实存在问题。

    19.什么是自我认知?它表现在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对自己的价值观、性格、兴趣、能力等特质的认知,主要表现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向何处去”等几个问题。

    很多人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他们搞不清楚这些问题:我想要什么、我有什么,我适合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 …

    20.一般来说,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出手都很果断。不论是做选择,做投资,还是买东西。

    21.对于巴菲特的午餐拍卖,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仅仅是跟巴菲特吃一顿饭,为什么有人愿意花几千万竞买资格?

    其实,有些人就是为了买一句话、一个认知。

    当然,一个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别说花三千万去吃一顿饭, 就算花三千块去吃顿饭,都觉得亏大了。这是认知层次的差距,不是财富多寡的差距。

    22.我现在只招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进入公司, 包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方式、想达成什么事业目标、想要什么团队氛围、想学习什么本领,等等。

    23.迷茫的表现形式千千万万,迷茫的本质只有一条:自我认知不清。

    24.那些三年换五六份工作、不断跳槽的人,表面上看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工作,本质上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能做什么。

    25.为什么很多人走到 一起后会动辄吵架,直至分手、离婚?也许他们当初太关注“工作、学历、房车、长相”等外在因素了,以至于忽略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对方是个什么人。

    他们通常是在结婚之后才开始真正认识对方、认识自己,才发现“我不适合你”、“我想要的不是这种生活” 。才会说出那句“我当初就是瞎了眼才会找你……”

    当然,更多的人是到了结婚年龄,按照人生程序稀里糊涂地就走到了一起,根本没有想过自我认知的问题。因此,现代人的婚姻情感才会存在这么多问题。

    26.正确的选择更多取决于内在,而不是外在。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本身搞清楚了,对外面世界才会看得通透。

    十多年前我出版了第一本书,在封面上放了这样一句话:“认识了你自己, 就认清了整个世界。”

    27.由于大多数人只能接受升职,不能接受降职,所以降职就会引发情绪化,情绪化的结果通常是离职。也就是说,能力问题最终变成了情绪问题。

    而在职场,情绪问题是一个比能力问题更严重的问题。

    28.拉帮结派也是情绪化的典型表现。通常的情况是,自己有了情绪,然后物色一个看起来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抱团同化,接着拉拢更多的人“入伙”,形成 “自己人”的圈子,甚至对那些积极上进的同事进行打击和排斥。

    29.情绪化是职场的大敌。情绪化若不能及时调整,结果是无一例外地出局。而跟着情绪化的人,大概率也是 “一并打包”出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职场 “站错队”。

    30.见识少、经历少的人往往特别脆弱,每发生一点事情,哪怕是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议论,都能让他们内心翻江倒海, 觉得遭遇了世界最剧烈的伤害。

    经历多了,见识多了,这些都不叫事儿。内心强大既跟自我认知有关,也跟见识格局有关。

    31.人与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个体之间、不同岗位和领域之间,也表现在文科和理科之间。

    32.创业后我发现,很多员工的思维角度与我不一样,他们基本上不会关注Why的问题 (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只关注How的问题 (怎么做成这件事) 。

    其结果就是缺乏主观能动性,思考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最后只能是 “推一下,动一下”了。

    33.年少时喜欢励志,但成年后发现,励志的作用是有限的。励志就是鼓舞激励、刺激努力。

    但是,如果一块电池的容量是1000 毫安,不论是延长充电时间还是更换高级点的充电器, 它的最大容量都不会超过 1000 毫安。

    与励志相比,思维方式的改变才是最根本的改变。如果你真想改变,就先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

    34.同样是泥巴,会做出盆罐、砖瓦、玩具等不同的形状,原因在于加工的模具不一样。模具是定型的工具,在思维中叫作逻辑或思维方式。

    本文为干货提炼 书中有更多生动分析、案例、故事

    35.我读中学时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基层与高层的能力有什么差别?士兵与元帅、工人与老板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应该不只是技能的差别,如果是拿具体技能来衡量, 老板和元帅肯定不占优势。

    后来我发现,顶级能力拼的是思维认知。

    36.做企业拼的是认知:用户需求、行业、管理、技术、风险、投融资以至于人性,都需要认知。

    但凡进入高管序列的人,都应该在自己的领域拥有着独特的认知。与基层员工更多做执行相比,高层拼的是认知。

    37.认知可以分为信息认知、规律认知、本质认知等。——此处解释太长,具体见《底层能力》这本书第3章。

    38.为什么别人能创新而我不能创新?要怎么做才能创新?创新源自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知。

    也就是说,你对某个事物或问题有了本质认知,才有可能做出有效创新。不然,只能是胡思乱想、异想天开。

    39.我的管理经验:员工所见公司的每一个动作、调整、变化,其实都源于决策层的某种认知。

    也就是说,公司高层先有了某种认知,才会出台一系列措施。普通员工能感觉到措施的执行,并不一定明白每个措施是基于什么认知。

    40.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错误或肤浅的认知买单,填错志愿,选错专业,考错大学,去错城市,选错工作,选错行业,创业失败,投资失败,选错对象,被坑被骗……

    41.我的管理经验:高层要讲认知,基层要讲执行。从上到下都在讲认知的公司基本会完蛋。

    为什么认知必须制定具体措施并付诸切实行动?因为总有部分员工短时间内无法理解,也有部分员工即使一知半解,也没有意识或能力将认知化为具体措施执行下去。

    42.对我来说,一堂课,与高手的一场交谈,哪怕 999 句都是废话,但只要有一句对我有所启示,我就觉得很值。

    43.关于认知的价值。人生的大多数迷惘、生意的大多数停滞,一般是因为某个环节没想通。

    就像一根水管堵塞了,别人给你疏通两下,整根水管就畅通了。你说这 “两下”的价值是多少?

    44.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段很有思想的话,一些人却当成鸡汤;一本很有思想的书,一些人也当成鸡汤。

    他们分不清鸡汤和认知,经常把鸡汤当认知,或者把认知当鸡汤。

    这种现象说明,要理解任何一种认知,都需要相应的功力。

    45.为什么那些企业高手看人、看项目、看问题看啥都准?本质上是他们的认知很深刻。

    46.为什么世界顶级人才都孜孜致力于提高认知,不论是读书、培训还是聘请专家做咨询顾问。因为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认知高的人对认知低的人,往往是降维打击。

    有时候别人看透了,你没看透,出局的就是你。

    47.认知厉害了,处理事情就会很快很有效。认知匮乏,即使很努力,也未必有效果,最后是又忙又累又失败。

    2013年,携程面临一场残酷的竞争,甚至连市场份额都可能保不住。创始人梁建章中断了在美国的学习回到公司,在我看来,他几套组合拳下来,三下五除二,就基本理清了行业竞 争,带着公司重新走向辉煌。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需要强大实力的。

    48.我把情商分为三重境界:感知,自我调节,调节他人。

    有人说:“我就是情商太高了,处处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过分在乎他人,结果忘记了做自己,最后活得好累。”

    要我说,这恰恰是你情商不太高的表现。

    49.情商是职场的基础能力,几乎所有的职业和工作岗位都需要情商打底

    不论是做前台接待,还是做销售推广;不论是营销策划,还是公司管理;不论谈判,还是公关;不论产品设计,还是文案写作……

    但凡需要与人直接或间接交流沟通的工作,都离不开情商。

    50.如果说智商用来理解事,那么情商主要用来理解他人。

    智商不够,不能理解事;情商不够,不能理解人。

    51.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或一个组织的行为,实现组织既 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其中,“协调他人”是关键,管理工作就是跟人打交道,最需要情商这种底层能力。

    52.低情商的典型表现就是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里例子太多了)

    53.有人问:“什么工作可以不要情商?”“情商低的人适合干什么?”

    我想不出来什么工作不需要情商,似乎所有工作都需要情商打底

    如果非要举些例子,只能说,跟泥土或跟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不怎么需要情商但需要技术,因为泥土、机器只有故障需要调整修复,没有情绪需要感知应对。

    54.不会换位思考的人,就跟那些在情感中疯狂表达“我爱你”,但从来没想过别人凭什么爱他的人一样,情商堪忧。

    55.会看人,看简历就能看出情商: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写。

    56.不论是找别人借钱,还是拒绝别人借钱,都是很考验情商的事情。现实很多时候是,一个低情商的人给你出了一个低情商题目,而你还在这个题目上苦苦挣扎、艰难解题。这只能说明,你的情商也不太高。

    57.怎么提高情商?最重要的是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在书的115页,讲了具体方法)

    58.人际交往锻炼不足会导致情商的缺陷。交往较多的人,懂得辨别社会角色,感知别人的真实想法和反应。而交往不足的人,大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59.很多人总在纠结“用人看能力,还是看态度”?其实,仅从态度和能力二维角度来判断用人很难做到准确。因为能力可以分为现有能力和未来能力。

    60.把能力分为现有能力、未来能力后,一个人的评估和选拔就有了三个维度:态度,现有能力,未来能力。

    我主张三维角度看人。

    61.很多老板觉得:只要品质好、爱岗敬业,就值得培养,没有 “学习能 力”这个考察维度。

    结果不难发现,有人进步很快,有人进步很慢。而进步很慢的人,尽管公司付出了不菲的培养成本,他还是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最终不得不黯然出局。

    62.人才可以分为两种:守成型的与创新型的。

    守成型人才学习能力一般,更愿意或更擅长从事稳定、熟悉的工作, 适合成熟有序的业务,主要维护或运营延续项目。

    创新型人才学习能力较强,擅长开创性工作和项目,适合拓展新业务新领域、创新经营方法、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等,即从 “0”到 “1”的工作。

    63.守成型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学习能力和意愿不足,接受新东西太慢,也缺乏创新能力。公司给他们划好范围、立好规则、梳理好流程,带他们操作几遍,他们熟悉之后就可以独立工作了。

    64.创新型的人,想法多、冲劲足,学习能力也很强,更适合开疆拓土。

    65.为什么有人不爱学习?缺乏正反馈;缺乏学习氛围;不会延迟满足;缺乏应用场景。

    66.学费分为主动学费和被动学费。我们从小到大缴的学费或培训费叫主动学费,而不想缴但不得不缴的 “学费”叫被动学费,比如走弯路、失败、被坑、被骗所带来的损失。通常来说,被动交的学费代价更大。

    67.我非常乐意在参加培训、咨询请教等学习性质的事情上花钱。这才几个钱呀,一门课程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若因认知不到位、决策错误导致项目失败,损失的可能是几百万、几千万。

    68.高手的时间多数用来学习、少数用来工作——毕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判断,而不是做执行。

    而学习意愿、学习意识都匮乏的人,由于能力不足,需要更多时间来处理工作,还可能做不好。

    最后陷入恶性循环:越忙越没时间学习,越没时间学习就越忙。

    69.怎么判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可以看这四个层次:能理解是基础, 能上心算合格,能应用是人才,有悟性才算厉害。

    70.悟性是学习能力的最高层次:我以前爱看武侠小说,现在才明白开宗立派的人都是悟性极高的人,你看太极张三丰、逍遥派掌门逍遥子,有谁教他们武功?没有,基本都是自己悟的。现在很多大牌企业创始人,也都是悟性极强的人。

    71.老板这样判断你的学习能力:
    1)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总结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的高峰;

    5)第一学历;

    6)自省能力。

    72.怎么提高学习能力?刻意练习,打开学习开关;多维训练。(具体见《底层能力》书第152页,有近一万字的具体方法)

    本文作者:晋早,连续14年创业者,冰底学堂创始人。《大学迷茫问答》《底层能力》等图书作者,低达几十万册。文章写于2020年7月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新书《底层能力》重点摘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br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