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家里,条件所限,真好汉施展不开拳脚。所以有些吃食是非到了农村办事情才能见得到的。农村宴席,最后的主食必然是拉面,开锅拉面。开锅拉面算是村里老百姓对待客人的最高礼遇。还记得我爸有个朋友,包荒山种树的。有次省里有林业厅的人来视察,这个叔伯来找我爸商量接待,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个做开锅拉面的师傅。当然,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爸也及时阻止了开锅拉面接待计划。但是这吃食作为红白喜事必备之物,算是任何民间厨子考较功力的必修课。我姑父当时在他们村里是个全才,瘦、高,有力气。论种地把式村里人什么时候干什么活都跟着他的时节;修水库补路桥,必然是他带队指挥喊号子;婚丧嫁娶人家做席,请不到他才会去请别人。
每到我姑父掌勺,他肯定第一个去。和主家凿定好杂项事宜,就开始起灶。亲手选砖,就地和泥。自己干,不到片刻就是一个灶头。等泥干透,叫人把柴锅抬来。四尺见广的大铁锅,安安稳稳搁在灶上。先两桶水下锅,起火烧开,当着主家的面儿把锅灶用具全烫上一遍,换水。烧锅时,往往把备好的半米高大瓷花盆也洗涮干净。取新大钉把花盆钉在地下,堵住防水孔当和面盆用。把整袋五十斤面倒在里面,水桶放在旁边,主厨拿一个大葫芦瓢随时加水。诸位,五十斤面,只凭两膀子力气就把它给收拾好了,少林寺的功夫也不过如此。我姑父人瘦,但此时看力气都不知打哪里来的,一上手各种功夫全出来了,怀中抱月,双龙探海,左右互搏,操练着,就进了太极的路数。这和面,是门大学问。有些人一直瞧不起陕西的面食,说他们连面都不会和,这到不一定是绝对的瞎话。所谓兰州拉面,加了硼灰水,一味只知道爽硬,却不知道面要身软筋硬。老广的竹升面倒是有点意思,硬面做出来细面条,有点入门的味道了。但是没有学到和面的心法,靠一个人坐在竹杠上强力碾压穿凿而成,不会顺着面团的筋气,可惜了。我姑父一套太极打完,面也差不多了。左手拿一碗油,右手蘸了,匀匀的薄薄抹在面身上,这是防止风吹,把面团外皮给皴了。然后用湿毛巾盖好花盆。这就开始醒面了。和面,就像调教小孩子一样。先强力教导一番,然后让他回去自己用心琢磨,等他有疑而问,再把不明白的地方理顺了,这孩子才能教好。面也是一样,和出个大概,醒他一下,回头再和一遍,就事半功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