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执笔成书
今天晚上突发奇想想和面,平时看别人做也都挺简单的。先往盆里倒上面,然后倒水将面和成絮状,然后开始揉,直到把面和成一团。
然而因为我和面的时候把水倒少了,直接导致面和的十分硬。擀面的时候也不好擀,不过最后做成的面还是挺好吃的。
和面的原理是什么呢?
在面粉中加入水和添加剂,通过一定时间的适当搅拌,使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逐渐吸水膨胀,互相粘结,形成一个连续的膜状基质相互交叉结合,形成立体状的并具有一定弹性、延伸性、黏性和可塑性的面筋网络结构,这样面团就成了。
在我们山西的面食里面,面的和法是多种多样的,奈何我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啊,传承民族的文化,任重而道远,随着以后机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省力而选择抛弃老祖宗的手艺,选择用机器,因为效率高。
有什么意义呢?虽然机器的效率可能高一点,但是做面本身就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你把面交给冰冷的机器,面也不会把自己的心交给你,不是吗?
就像我们现在吃的学校里面的刀削面,吃起来疲软无力,黏黏糊糊的,一点都不好吃,还不如我姑姑做得好吃,姑姑虽然是业余刀削,但是觉得比学校那个好吃一百倍。
长远来讲,现在为了所谓的效率做出来的东西,是烂大街的,而经过千锤百炼练技术出来的面,是独特的手艺,再过十几年,这独特的手艺才是价值连城的东西,孰重孰轻呢?
一份力一分货,没有付出,谈何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