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丨认祖

作者: 李浩然来了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17:33 被阅读0次

我试图从《石家疃史略》中逡巡我祖先王玉成的蛛丝马迹,而最终找到的几乎都是何举人的事迹,有关王玉成的寥寥几笔基本都是作为何举人的陪衬而出现。我尽量把这个小人物想象得高大威猛,而最后在与何举人的对比中依然一败涂地。

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在盛夏午后的打谷场上忍受超过一小时的烈日暴晒,也没有一个人见到何举人还能够从容地挺直腰杆。我的祖先王玉成之所以像一截拴马桩一样站在皲裂的打谷场上岿然不动,全因为他和何举人擦肩而过时忘记了给何举人鞠躬。透过地面升腾起来的氤氲气浪我看到王玉成那张黑脸逐渐扭曲变形,就像一块地瓜不堪忍受炭火的炙烤而最终走向焦糊和爆裂,隔着一百多年的时空我仿佛已经闻到了烤肉的味道,他的皮肤裂开一条条口子,口子里流淌出粘稠的血液。

而此时的何举人正端坐在不远处的红顶凉亭里边吃井水西瓜边命令着两个丫鬟加紧摇扇,即便如此,他宽阔的额头上还是布满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他不过想惩戒一下这个目中无人的小伙子,而小伙子的倔强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想,再不停止惩罚可能要出人命了,就对着王玉成大声叫喊,好了好了,你回去吧!那具破败不堪的身躯听到指令后摇摇晃晃倒了下去,直到何举人的胖丫鬟端着一瓢井水泼在他的脸上,他才得以从奄奄一息中抓住自己的逐渐消散的灵魂,把它重新装回躯体。他慢慢爬起来,像一个醉汉般东倒西歪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

我的祖先王玉成这副丧家之犬模样令我心生反感,我想他应该奋起反抗,凭借他长年累月在农田里劳作磨砺出来的强健体魄要收拾一个脑满肥肠的家伙简直易如反掌,可他还是默默忍受下了屈辱,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我的愤慨对于历史进程没有丝毫影响,我只能盯着屏幕,把表格里的一行行数字想象成一个个历史片段,他们从一百多年前的石家疃纷至沓来,像一群围绕着我翩翩起舞的蝴蝶。

已经为时三个小时的加班距离终点仍然遥不可及,而这时候老板又推波助澜拿来一摞文件让我全部手打出来。我恨不得一跃而起照着他的啤酒肚来上一拳,但我还是毕恭毕敬说着遵命。

我给老板卖命,老板让我在这竞争激烈的现代都市中得以苟活,我们的合作如此默契无间。

昨天我接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石家疃的电话,是我妈,她的声音经过信号塔的传递变得异常飘逸,而乡音里根深蒂固的坷垃味儿却依然如故,她对我嘘寒问暖的同时不忘旁敲侧击询问我关于找女朋友的进程。我只好跟她摊牌,凭我现在的条件想在这所国际大都市里找到女朋友有点不切实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攒点钱回石家疃落叶归根——在旁人眼里是荣归故里,实际上是在城市混不下去。

实际上我的确交过一个女朋友,她跟我一样从外地奔赴这座光鲜的城市务工,只是她期望的出人头地目前来看仍然遥遥无期。我俩拥有相似的人生阅历,于是一拍即合。她曾打开手机地图让我在上面指认我的家乡——那座名叫石家疃的小村庄。我找了将近半个小时,最后把地图放大到城市里每根电线杆都清晰可见的程度依然看不到石家疃三个字。我无奈地摊摊手,一边说着地图还没有更新一边喝着廉价咖啡化解尴尬。她说不是地图太老了,而是你们村太小了。我无法反驳。石家疃确实很小,小到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路过每户人家的门口,并且有闲暇和坐在门前晒太阳的老人们东拉西扯上几句。

这时候我想起了何举人,他大概是石家疃唯一的荣光了。我说我们村出过一位举人。

我们村还出过状元呢。她说。

不久之后,我们因为“性格不合”分了手,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她看清了我并不具备在这座城市扎根的资本。我能理解她。所幸失恋带来的痛苦很快就被工作的压力冲得烟消云散,现实告诉我,我连享受痛苦的资格都没有。

我能想象何举人在石家疃穷奢极欲的生活是多么让人眼红又令人绝望。原本他家和别的家庭没有任何不同,一样用爬犁书写着土里刨食的人生,他命运的拐点来自于二十年前的一次偶然,他鬼使神差地考中了举人。

他意气风发地骑在高头大马上沿着石家疃横四纵三的泥水街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日落西山,人都回了家猪都进了圈,他才调转了马头打道回府。此后他得了五十亩封地,还会每年从朝廷领到不菲的俸禄。他用了两年时间娶了四房姨太太,每个姨太太都花枝招展仪态万千。

年近三十的王玉成却因为家境贫寒娶不上媳妇让人奚落为光棍汉。

我曾试图破译何举人飞黄腾达的密码,后来发现这无非就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恪守的、至今仍然在信奉的准则,古时候叫“唯有读书高”,现在叫“知识改变命运”。我努力复制何举人的成功模式于是拼命读书并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最后还是只能做一个为了多挣一点薪水不得不加班熬夜的程序员。知识是否改变了我的命运现在不得而知,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它肯定造就了我的脱发。我的头发一根根弃我而去,如同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逃离农村。

《石家疃史略》里详细记载了石家疃二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我从头翻到尾,遗憾地发现我们家族从始至终都在扮演一种角色,那就是农民。应该说整个石家疃人都是如此,哪怕在短短二百年的村史出了一位声名显赫的何举人。何举人作为《石家疃史略》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是石家疃的图腾,我发现他是一极为矛盾的存在,他劣迹斑斑又乐善好施。撰写者极力塑造他光辉正面的形象,而又时不时暴露出他的卑鄙可耻。而他的结局史略只用了十二个字概括,“六十五岁,散尽家财,不知所踪”,为这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凭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我沉浸在石家疃的历史长河里,从中摸索着一个个鹅卵石般的时代印记,期望能拼凑出何举人的真实生平。

在他戏耍了我的祖先王玉成后,还好心地命人送去了一石小米作为补偿,这让王玉成全家对他感恩戴德。除此之外,何举人还自掏腰包修建了村里的祠堂;每年正月十五请戏班子在村里大唱三天;谁家缺钱少粮他都会主动接济。以上种种,都在《石家疃史略》中大书特书。而另一方面,他糟蹋过村里六个黄花大闺女;曾因一个傻子挡了他的道被打成残疾;一年十二个月有一半时间流连于城里的大烟馆和妓院。这些全都一笔带过。而我的祖先王玉成被他戏耍之后又馈赠以粮食更是成为了他仗义疏财的美谈。

我的祖先王玉成有幸再次在《石家疃史略》里面露面也是基于何举人的恩惠。何举人把自己的四姨太太白白送给王玉成,七个月之后,原来的四姨太太现在的王梁氏给王玉成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个片段在原本文白夹杂的晦涩记述给历史长廊奠定的灰暗色调中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我不得不重新翻回头来在《史略》里寻找四姨太太的身影。

四姨太太初次登场是坐在何举人从城里返回石家疃的马车上,她走下马车的那一刻何举人家房梁上燕子突然撞柱而死,门前盛开的芍药也在瞬间凋零,这种在演义小说中常见的浮夸描写运用到一本记实史中令我大为讶异。而关于她的穿着,《史略》上只用了“风尘”两个字。她的身世是一个谜。

就是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在她成为何举人的四姨太太两个月后,被何举人慷慨地转赠给了村里的光棍汉王玉成。原因不得而知,我只能通过文字来推断这里面一定有一些隐情。

此前何举人的夫人们为他生下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儿是傻子,两个儿子早夭,而王梁氏进入王家七个月后生下的儿子健康茁壮,日后成为了我们王家一门人丁兴旺的根本。

这个名义上姓王的孩子血液里究竟有没有何举人的基因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或许我是何举人的后人。或许我能考上大学确实得到了祖上的庇护。或许我该让自己认祖归宗。

我忙不迭去跟老板请假谎称自己母亲病重,我来不及收拾行李一路跑到了火车站,我买了票,踏上回乡的路程。如果我把这个惊人的发现讲给我爸听,我不知道他那张干瘪的泥脸上会呈现何种表情。《石家疃史略》明确记载了两件大事,这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在我发现我可能是何举人的后人后,互相联系起来,它必将成为改变石家疃村史以及家族命运的关键因素。第一件事是,何举人在一个春天骑马踏青中意外跌落马背,被马蹄踩到命根子,因此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血脉那个傻女儿也在几年前不知去向,至此何举人成了绝户种。第二件事,在上世纪一次席卷神州大地的饥荒中,石家疃村饿莩遍野,人丁兴旺的王氏家族只有我爷爷一脉得以幸存。如此可以轻易得出结论,我和我爸是何举人留下来唯二的种。

石家疃经历了两百年的风风雨雨如今面貌一新,原先的泥水街土坯房被柏油路小洋楼取代,而唯一能够窥见历史风貌的是那座历久弥新的祠堂。作为石家疃的地标建筑,祠堂每年都会经历一次修缮,每年正月十五开启的为时三天的庙会还是会以祠堂为中心蔓延方圆三公里地如期举行。何举人已经不在了,而他给石家疃带来的影响依然深入人心。

我爸那张被阳光和土地混合打造出来的泥脸已经沟壑纵横,他半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这是我诸多先辈一成不变的传承。他希望这种传承在我身上终止,于是不遗余力供我读书。我考上了重点大学,然而卑微的命运不过是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我依然需要用勤劳和汗水换取生活的资本。

《石家疃史略》给我提供了一条线头,由线头牵引的一个巨大的绒线团藏在历史的阴影中若隐若现。

我把爸妈聚到一起开家庭会议,我向他们兜售我的发现时爸妈并未表现出我理想中的震惊。他们很平静,我妈甚至讪笑了一声就转身走去厨房继续捣鼓那条硕大的鲤鱼。我爸的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说,爸,我们可能是何举人的后人呐,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他没有理我,默默去厨房给我妈打下手了。

爸妈的无动于衷助长了我不甘的情绪,我的胸膛像有一团熊熊烈火肆意燃烧。我捧起《石家疃史略》去找它的撰写者村支书张占魁的老祖父张百顺。一百零五岁的张百顺安详地躺在床上随时恭候着死神降临,这副承载着石家疃一半历史的身躯此时蜷缩如一把干柴。他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典故以及自己一百零五年的人生经历让他成为了石家疃的活化石,而此刻这颗活化石已经奄奄一息。我的突然造访唤醒了他生命里最后的光辉,当我把《石家疃史略》放在他的床头时,他紧紧握着我的手问我是不是想听何举人的故事。他似乎和我心有灵犀。

我努力将他细若虫鸣又断断续续的语言重新组织汇聚,编织成一幅画卷,画里是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流淌像是极易被忽视却又一直在消逝的时间。

他说他在十来岁的时候坐在溪边钓鱼,有个衣衫褴褛须发皆白的老人来到他身边,老人坐下来默默在烟袋锅里填满烟叶点燃,吸一口,吐出一个烟圈儿。老人说,来一口?他摇摇头。老人又问他是谁家的孩子,他说出了父亲的名字,老人点点头说我曾经给过你爷爷十吊铜钱,不知道他是否跟你提起过。他对老人的话提出质疑,说你穿得破破烂烂像个要饭的,怎么会有那么多钱?老人说,我原本不是这副样子的,我姓何,原来是个举人。他当然听说过何举人的大名,若干年以前他像一个谜一样消失了,在他消失之前,他把家里所有的钱财分发给了石家疃的村民们。他张大了嘴巴看着面前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磕磕巴巴说不出话。他们就那样坐了一个下午,直到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斜斜扯在溪水上。老人说,我该走了。张百顺终于鼓起勇气问出了那个在他内心盘桓已久的问题,你为什么把钱都分给了别人?老人说,这样大家就都记住我了,后世有人会为我著书立传也说不定。说完又飘然而去,那个佝偻的身影倏忽消失在无边的暮色中。

这潜移默化地为之后张百顺写《石家疃史略》和《何举人传》埋下了种子。那本《何举人传》现在就在张百顺手里和我手上的《石家疃史略》相映成趣。

张百顺写完《石家疃史略》后反而怅然若失,多年前何举人的临别赠言让他心绪难宁,最后他不得不单独为何举人立传才让内心归于平静。在他将《何举人传》交到我手上时他欣慰地闭上了眼睛,一切尘世的喧嚣在那一刻离他远去。

我手捧《何举人传》如获至宝,我想我一定可以在里面窥探我家族深藏的秘密。

何举人的爹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因为买不起牲口,何举人在幼年时就不得不承担起拉犁的活计,这导致他的两个锁骨经常红肿不堪,夜里忍受着疼痛的折磨而难以入眠。他发誓一定要摆脱这艰辛又乏味的生活,于是拼命读书,十五岁考上生员,“生员”的名头并没有让他的生活发生质变,他做了二十年别人口中的穷秀才,终于在三十五岁时考中举人,从此一飞冲天。

他骑着高头大马在泥水街上转来转去享受着人们的赞誉和摩拜,街上散步的鸡鸭猪狗在马蹄声中四下逃窜,他高昂着头看着天上的白云拖着长长的尾巴向天边缓缓飘荡,他的内心也随之豪情万丈。

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像一根针刺进了他的耳膜,那个声音说,不就是个举人吗,显摆什么?他没敢确认那个声音来自哪里,他匆匆忙忙结束了游行,回到家开始思索如何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不久以后他出资在村里修建了一座祠堂,随着祠堂的建成他在村里的声望也逐渐显赫,人们见了他都会情不自禁地鞠上一躬。直到有一天他在路上遇见王玉成,王玉成和他擦肩而过时对他的存在视若无睹。在走开几步后他又听到了那个刺耳的声音,不就是个举人吗,显摆什么?何举人压制下自己的怒火扭头叫住王玉成,如果你能在打谷场站足一个时辰我就给你一石小米。王玉成禁不住小米的诱惑接下了这桩一本万利的生意,可他在打谷场站了半个时辰就已经忍受不了太阳的炙烤而晕倒在地。

何举人并没有计较太多还是兑现了一石小米的承诺。这之后王玉成再见了他都会深鞠一躬叫一声大老爷好。

《何举人传》中对于何举人强暴民女和打残傻子也有更加详尽的描述,他们全都是因为表现出对何举人的不敬才惨遭暴行,而在施暴后何举人无一例外会给予受害人丰厚的补偿,让受害人心甘情愿接受现实。

何举人前三个老婆给他生了三个孩子,一个傻子,两个夭折。村民们暗里议论说是何举人作恶太多报应不爽。(我心情激动地翻开下一页,手指不由微微打颤。)四姨太太是城里妓院的头牌,何举人对她一见倾心于是不惜重金买回了家。(我有一丝失落。)

两个月后何举人像丢弃一件陈年的狗皮褥子一样把四姨太太丢给了王玉成,七个月后王玉成就当了爹。在何举人和张百顺那次溪边交谈中并没有谈论关于这个孩子的血脉归属问题。而张百顺在书中对于何举人送妻的缘由用了一个词“众所周知之因由”。

我决定看完《何举人传》再去追查这个因由。

何举人被马踢中下体从而丧失了传宗接代的能力,他成了村里的笑柄。人们非常克制地避免在何举人面前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敏感的何举人还是察觉出了他们眼神中深藏的嘲讽。

他在当一个笑话和一个传奇之间选择了后者,散尽家财飘然而去。我说不上来他这做是否明智,毕竟我不是何举人,也从来没有拥有过哪怕和他接近的地位和财富。

何举人的故事完结了,而我的探索之旅仍将继续。那个张百顺笔下“众所周知之因由”究竟是什么已经无法从张百顺口中得知,毕竟他已经驾鹤西去。既然它“众所周知”,想来要获取它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我只需要撬开爸妈的嘴巴。

我爸显然在有意躲避,本来就不善言辞的他这时候说话变得磕磕巴巴,老祖宗的事情,你多问什么,你知道了也没什么好处。

可也没坏处不是吗?我就想知道我们的祖先是举人还是农民。

我爸闭口不答,我只好再去央求我妈,我妈眼神深邃看着我似笑非笑,她说,当着你爸的面我不敢说,我还没嫁过来的时候跟他开玩笑提起来还被他打了一巴掌呢。

我爸识趣地走了出去。隔着玻璃我看到他在院里点了一颗烟。

妈,您可以说了吧。

你的祖先不是何举人也不是王玉成。何举人把四姨太太娶回家才发现她已经有了身孕,而那孩子的爹是谁,四姨太太自己也说不清。

相关文章

  • 小说丨认祖

    我试图从《石家疃史略》中逡巡我祖先王玉成的蛛丝马迹,而最终找到的几乎都是何举人的事迹,有关王玉成的寥寥几笔基本都是...

  • 认祖

    陇西李家龙宫 陇西李氏家族都会认为自己是李家正统,李姓作为陇西大族大姓,几百年来发展得红红火火。 今日,我们也来认...

  • 认祖歧路

    1 陈老汉还是没有听从儿子的劝告,只身踏上认祖之路。 十堰到白河虽然跨省,但路途并不遥远,搭上长途车,两个多小时后...

  • 认祖之旅

    这二天一直处于兴奋之中,纠结于心的祖终于有了明确的消息,算是真正了却了过去那么长时间未能完成的愿望。 一早在朋友的...

  • 曲折认祖路

    对于认祖,这是我们很多人熟悉又陌生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沉淀和对于过往的厚重,恐怕也不会把这种认识提高到一个层面。 很...

  • 清明节-认祖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清明节产生了越来越深的感情。 在我结婚以前,没有参加过扫墓和祭祖,父母白手起家,距离祖先有点远...

  • 小说:求祖

    今年清明要好好求下祖宗,保佑我往后顺利,路好走,一路财路,李升清在电话里对父亲说。 好好好,到时你自己回来给祖宗多...

  • 《陪你一起赏黄昏》最新章节小说全文免费

    《陪你一起赏黄昏》最新章节小说全文免费 新书《陪你一起赏黄昏》已上线。 在【伙伴小说】微丨信丨公众丨浩回复书名:陪...

  • 遇到对手,找准机会“认怂” —— 斗鸡博弈

    014 斗鸡博弈丨遇到对手,找准机会“认怂” 遇到对手,找准机会“认怂” —— 斗鸡博弈 独木桥上的进退之争 两只...

  • 只认衣服不认人丨140字微小说

    妈妈上了年纪,女儿带她去洗澡。 洗完后,女儿先把妈妈送到休息间,又回到澡堂。 女儿出来后,给妈妈打招呼。妈妈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丨认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fc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