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天气气温骤降,我打电话回家问候老爸老妈,嘱咐老爷子开车慢点、抽烟少点,让老太太把洗衣机用起来,冬天水太冷,不要舍不得用,老太太回话说,就两件衣服,手洗快捷又干净………真是勤俭节约的老太太。父辈的这种勤俭节约的作风,对于我们这代人还真是学不来,惭愧惭愧!
茶桃老太太高兴的对我说,今年榨油榨了近三十斤,一个人连续捡茶桃捡了半个月,让我佩服到汗颜。如今山上到处都是比人还高的荆刺柴禾,国庆节回家看到山上茶树几乎被野蛮生长的杂柴包围看不到,想上山摘茶桃靠近都肯定困难,还别说把茶桃运回家。老太太竟然一个人背着竹篓钻山爬树半个月,捡了好几萝茶桃,压榨了几十斤的茶油,确实厉害,也确实辛苦。采摘茶桃回来,晒干,等茶桃裂开,人工用手捡出茶子,再把茶子晒干,送榨油房榨油。说起来简单,从摘茶桃,到成为餐桌上的茶油,中间过程确实艰辛繁琐。小时候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摘茶桃的记忆不断涌现。
小时候打记事起,每年寒露、霜降节后都会上山摘茶桃。每家每户都分有山地,山地长的茶树就归谁家,一般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土地,有多有少,有近有远。每逢到了摘茶桃的时机,犹如打仗一样,不管劳动力如何能上山的全部上山。而且什么时候摘茶桃完全不会统一,有的时候可能是早上,有的时候可能是下午,甚至会是晚上。反正听说有人开始摘茶桃的消息,家家户户操起准备就直奔自家山上抢摘茶桃,防止被别人摘走。哪个场景真的犹如打仗,到处人声鼎沸,拉车的、挑萝的、背背篓的,能用上的东西,统统拿出来。各个山头都是人,喊叫声、吆喝声,还有因为界限不清楚吵架声,异常的热闹。
摘茶桃是农村一年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茶油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钱,茶油远比菜油贵好多。对于贫穷的农村,没有其它收入来源,茶油自然成为了非常值钱和宝贵的农产品。而摘茶桃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件非常辛苦,非常让人难忘的事情。可以说小时候摘茶桃的经历,永远刻在记忆深处,不会忘记。
有一年,我估计就8/9岁吧,小学那会。天压根儿就没亮,估计是4点(老妈更得早起做好饭)都不到,被爸妈叫起来吃早饭(那时候一天三餐都是吃饭),迷迷糊糊的吃完就出发。天黑的啥都看不清,家里只有一个手电,老爸拉着板车,老妈挑着箩筐,我和姐姐跟着后面。大路上碰到好多人,趁着黑咕隆咚每家每户都全员出动。大路还好,来回都有人打着手电可以看到路,也可以扶着板车旁边把手跟着走。我家的山地在隔壁村交界的地方,比较远。到了山路,人开始少了,手电也坏了,路太窄,也不能跟着旁边走,只能跟着后面。那种摸黑前进的感觉真是太难受,看不到任何星光,黑压压的四周,让人心头紧张。一是担心被前面路上石头、坑沟绊倒,主要是害怕黑漆漆的夜晚,不知道黑夜里会不会有狼、老虎之类的野兽或者传说中的鬼啊怪的。没有办法只得努力加快脚步,摸索着跟上老爸的节奏,只听到车轮声和自己呼吸声。经过一个桔园,然后就是爬山,遇到陡坡,我和姐姐在两边用力推车。在黑夜里唯一感到有安全感的,知道爸妈就在身边,跟着爸妈往前走就好。努力的翻过一座山,全身都是汗水,也不知道摔倒了几次。下到山沟里,路就到头了,板车不能往前,只得把板车停在路旁的茶树下(那时候真是民风淳朴,十几个小时,竟然也没有被人拉走)。带上扁担、竹篓、编织袋、箩筐、暖瓶、干粮,继续往自家茶树林前进。又摸黑走了好久,再翻过一座山,终于到了目的地。天还没有亮,背起背篓开始摸黑摘茶桃。茶桃,圆圆的、青青的,用手顺着树枝去找茶桃,抓住就用力一扯,丢进背篓里。天黑路滑,不能上树摘,也不敢,先围绕着茶树周围摸索着采摘,把低处够的着的茶桃摘下来。感觉像摘橘子一样,但是比桔子要小,要难。
茶桃背篓茶桃一多起来就得把茶桃装到编织袋里,因为很重,背着很累。冷嗦嗦的冒着黑不停摘茶桃,终于天亮了,各个山坡上到处有人,认识的隔着山头打招呼,山谷之间充满了丰收的喜悦。随着时间推移,手指都麻木了,不停的采摘,手指有的地方被树枝划破,也没有什么创口贴,继续摘啊摘。手指痛,肩膀痛,腰酸背痛………太阳出来后,晒得要死,不停的摘啊摘。没有休息,摘完一棵继续下一棵,爸妈摘上面的茶桃,我就站在地上摘容易摘得到的茶桃。中午饿了就吃干粮,这个干粮就是蒸红薯,可不是什么汉堡、奥利奥,火腿、面包。红薯软软的,凉凉的,甜甜的,不错的碳水化合物。渴了就和暖瓶里的开水。从早上摘到天黑,十几个小时不停的采摘,茶桃一大堆。天黑了,最大的难题在后面,得把茶桃运到板车那,再拉回家才算完成。采摘好的茶桃,因为都是青果,水分足,重量重。我们一家四个人,开始运茶桃。爸妈用箩筐,一担两筐,估计有120多斤,用肩膀挑。我和姐姐就用编织袋,两个半袋,估计五十斤吧,用扁担挑。挑着茶桃走山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是肩膀被扁担压着生痛生痛。挑茶桃的活,比摘茶桃更累,更苦。这样来回的挑运茶桃,等运最后一趟的时候,天早就黑漆漆一片,摸黑走路已经够艰难,劳作一天后,身心疲惫,饥饿难耐,全身酸痛,还得挑五十斤茶桃赶路,这种感受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累,以至于这么多年即使没有劳作,哪怕现在回忆都不愿回忆。茶桃运到板车,还没有大功告成,这么一车的茶桃,板车的轮胎都被压瘪了,如何翻过一座山回到家又是一件苦事。板车爬山,前拉后推,遇到熟人请人帮忙,停停歇歇,碰到实在过不去的沟坎,干脆卸掉一部分茶桃,过了沟坎后,在搬运上板车,继续前行。等把一车茶桃运回家里,不知道是晚上几点,累的不想吃任何东西,连续十几个小时的摘茶桃之战,真的让人累趴下。
茶桃里面的茶子第二天还得继续早起去捡茶桃,所谓捡茶桃就是去很远很高的山上摘不是分到个人家的茶桃。路途比较远,山更高,路更陡。碰上突然的秋雨,更是让人崩溃,冷嗦嗦,苦兮兮,挑着茶桃,连滚带爬的下山………
茶子就这样连续十几天捡茶桃,一天比一天去的更远,一天比一天爬的更高。辛勤的爸妈,勤劳的爸妈,就是这样用脚走遍周围大山小山,用手、用肩膀、用背想方设法的、用尽所有的努力建设这个家庭,抚养孩子、赡养老人。茶桃放到坪里晒,太阳一晒,茶桃就笑了,裂开露出黑色的茶子,有的就直接脱落下来,有的不能,就得用手掰开,把茶桃壳挑选出来。捡茶桃后的几个周末,都是在挑选茶壳中度过,挑选完茶子里的树枝,茶壳,剩下干净亮黑的茶子。将茶子充分晒干,送到榨油房里榨油。
茶桃笑了,露出茶子榨油房几个村才有一个,得提前去预约排队。经过烘干茶子、压碎、蒸熟、用稻草垫底将蒸好的菜籽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榨槽后就可以开榨了,打榨是出油的最后一道程序,近百公斤的撞锤,敲打木楔,反复打榨。油从榨膛里缓缓流出,将榨出的油舀进容器中储存。这个榨油对于我最美好的印象就是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茶油菜,油水足,特别好吃。
做茶胚 上榨油膛 打油 出油龙哥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经历摘茶桃之战,而64岁老太太还依然每年去山上摘茶桃,捡茶桃。现在山上的杂柴荆棘高过普通人,早已经无法轻易靠近茶树。老太太一个人竟然压榨了30斤茶油,可见老太太的吃苦耐劳精神真不是一般。茶油是个好东西,炒菜很香,尤其是做荤菜,什么狗肉、鸡肉只要用茶油炒,特别好吃,所以茶油很贵,一般都是被城里人卖走,自己是不舍得吃。
我家老太太茶油给我的记忆,还有很多,有苦累,也有香甜,那座山,那片树………
最后还是为城里人百度科普一下,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
油茶俗称山茶、野茶、白花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优质食用油料植物。油茶与茶叶(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为同属不同种,它们所结的种子榨出的植物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称为油茶籽油,后者称为茶叶籽油。
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汉武帝时,中国就开始栽种油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的天然无污染的高山及丘陵地带,10多个省都能种植,主要产区在中国的湖南、江西、广西、重庆等省、市(区),全国现有栽培面积约4500万亩,年产油茶籽100万吨,产油茶籽油27万吨。茶油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茶油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