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作于2017年2月8日
最近在得到李笑来财富自由的群里聊天,因为发言比较认真,被群主评为本周MVP,
聊天还能赚红包,小小嘚瑟了一把。很多群里的人开始加我好友。加过我之后,什么也不说。刚开始的几个,出于礼貌,我还主动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姓名,工作,所在的城市和职业。后来的,因为比较多,我也懒得去说了。我不知道增加这样一种社交关系,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是为了解决一个事情,为讨论一个问题建立一个方便的通道还是其他。我想这些人可能想看看我的朋友圈,很抱歉,我从三个月之前基本不怎么看朋友圈,也不怎么发朋友圈了,我会重新开始写博客。通过朋友圈了解我,信息非常少,估计以后我也不太会用太多朋友圈了,因为我的认知中是在逐渐放弃无效的社交,减少社交。比如我会打开微信的联系人,对于同事,同学会标签分组,这些都是我要长期维护下去的关系,最少是存在下去不会删除的。对于其他的,我会看看聊天记录,没有真实姓名也没有联系记录的我会删除。顺便说一句,我保存联系人的习惯是姓名全名(如果没有,我会问到,尽可能的问到,问不到我会去找,找不到等一段时间就删除)。另外我没有删除聊天记录的习惯,我还会备份聊天记录。像很多人说换手机联系人,照片,资料找不到的问题,我一个都没遇到过,我换什么手机,我手机上的主要联系人信息,十分钟以内能全部找回来,所有的信息,一天以内,只要有网,全部找回来。所以这些人的聊天记录,不会存在我换了手机而丢失的情况。因此我根据联系记录来决定是否删除。
当然对于我可能要长期维护下去的关系,比如同学,同事,朋友,不少人也在我的朋友圈里面发广告,做微商,我的作法是,看到3次以上(不是在我的朋友圈我看到3次以上,我不怎么看朋友圈,我是看到ta的朋友圈出现次以上),屏蔽。没有什么对与不对,世界具有多样性,我只是其中的一种属性。我挺认可黄若的一句话,朋友圈做生意,往往就是朋友没做成,生意也没做成。对于微信的商业化的步履迟缓属于商业话题,暂且按下不表。
对于有价值的社交,我会认真对待,我的最低要求是记清楚这个人的完整名字,不能写错,不能念错。同时我会备注我们认识的时间,第一次见面交流的时间。ta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完整的公司名字(我会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网查询并记录地址和其他备注),邮箱,然后是籍贯,职业,爱好,生日等。积累多了,我就会在通讯录里面搜索日期,比如我现在搜索2016-01就会找到我去年的这个时候认识的人,发个短信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算作周年纪念日。不一定非得情侣,夫妻才能有周年纪念日,朋友,客户都可以。而且在我做销售的时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能打动客户。我不会直接给客户打个电话说我们有什么产品又上市了,您需要么?我会不定期的联系一下老客户老朋友,我会说王经理,2016年的12月7号我们认识的,有过很愉快的交流,之前我们聊了一些话题,很投缘,一年过去了,不知道您的工作有没有变动,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以此作为暖心的开场白。很多客户会惊讶于,哪天哪天我们认识的您都记得,这种感受会让ta印象深刻,而一年前我们谈过什么,我想没几个人记得。有这个习惯我要感谢毕业的时候在阿里巴巴培训的时候Derrick给我们的一个分享,他用笔记本记录自己拜访客户的时间,谈到的东西,自己有十几个笔记本。我在工作的一开始就直接延续了这个习惯,开始的时候,我不太会记录,记自己花了多少钱,拜访了哪个客户。慢慢的学会利用通讯录备注,利用印象笔记。当然纸和笔的记录也是非常必要的,纸和笔的随时可访问性是任何电子工具都替代不了的。
再说说我为什么要删除好友,这个习惯不是因为有了微信,微信开始变得不私密,变得臃肿才开始有的。我在用QQ的时候,最开始一个QQ号,后来两个,三个,把个人的工作的分开用。我考研的时候收集了很多社会学的资料,花了大量的时间整理。最开始在淘宝上销售,后来免费公布到论坛上下载。很多人给我发邮件,从2010年到现在,我几乎每个月还都会接到咨询邮件。也许是幸运,我当时单独申请了一个谷歌邮箱用于接收这类邮件,然后用QQ邮箱进行其他所有邮箱的统一管理。这些人也是加我好友,我通过之后,一句话不说,没有自我介绍,没有问题。也有问问题的,我刚开始用QQ在线回复,后来统一要求发邮件。“即时聊天是一种漫无目的的开始,到深陷泥泞的无奈”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所有的我用过的社交工具中莫不如此,靠聊天是不可能有深入的交流的,我开始退出一些群,屏蔽一些群的消息,集中时间去翻一下过去的几百条聊天记录。然后这些人有的开始给我发邮件,有的在说完“好的”之后,就再也没有邮件。我对于所有的邮件都是认真回复的。我2015年的时候抽出一天时间,翻阅了我之前所有的邮件,并再次选择了一些写的比较用心的邮件进行了认真的回复。邮件之于聊天就是邮件可以保存,而聊天记录很快就会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伴随着iphone,小米华为等等一场又一场的发布会,换新机,赶时髦之后,哎呀,我又换手机了,然后是这个也找不到了,那个也找不到了。QQ和微信聊天,不需要什么写作水平,和说话一下,尤其是微信的语音功能,很多人直接按着就说。说实话,正式沟通,我很不喜欢语音。记录无法搜索,我在办公室的话,得拿着手机贴近耳朵,在地铁得带着耳机,听不清。所以我曾经单独给我的助理提出一条规定,工作沟通,除了电话之外,不能用语音。如果觉得打字太慢,可以用语音输入法,有错别字就有错别字了,没关系,我能猜得出来,现在李笑来都是用语音输入法来写作。
而邮件的写作会综合的体验出一个人的素质和水平,这些通过聊天是无法区分的。邮件的昵称,主题,正文,格式,签名等等。顺便说一句,我接收到的邮件,90%没有签名,没有自我介绍。
好了,唠叨了这么多,我们回到正题,为什么我要删除这些僵尸好友。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什么可以提升生活质量的方法”排名第一的答案是“扔东西”。昨天看到和菜头的文章,当你的亲友变成丧尸之后,记得要跑对于社交关系,我觉得也需要定期清理一下,扔一扔。微信里面的群发清清吧,我又节省了23M的空间这种弱智的作法竟然那么流行,但是也说明大部分人对于社交关系超载是难以承受的。柳传志老先生曾经讲过一段很质朴的话“首先是我家庭的这个小圈子,我得经营好了,这个核心的小圈子不能出乱子,然后是我的朋友亲戚,然后是公司”,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些质朴的智慧深以为然。参加过的活动,论坛,会议越来越多,见过的人越来越多,拜访,见面握手,你好你好一定合作,然后回去把名片丢到垃圾筐里或者睡在拥挤的文件夹里。
吴晓波频道有一期节目说到社交关系,学社会学的时候也学到的一个名词是“邓巴数”,一个人能够维持的社交关系通常不超过150人。微信的好友数量上限是多少呢?我想大部分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数字是5000。我们不喜欢在家里堆一大堆杂物,同样面对理论上无限的虚拟空间,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承受,去经营好。
该删除的就删除,真的有事找你,反正他那边通讯录里面还有,可以再加回来就好了嘛!不过我想,他不知道我是谁,也不会来找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