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论“僻”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06:00 被阅读0次

问题55:传文第八章中的“辟”字,郑玄旧本读为“譬”,夫子认为应读为“僻”,为什么?

朱夫子答:

旧音旧说,根据上文的体例,“譬”字不相合,参照下文,“譬”字也说不通。所以我根据文章体例和主旨考查,觉得应该作“僻”解。

亲爱、贱恶、畏敬、哀矜、傲惰,这五种情志,是人之常情,只要我们在某一方面有主观倾向性,由此产生的好恶就会失去平正而出现偏差。所以说,身有不修,不能齐其家。

偏于爱,则会因溺爱而不知其缺点;偏于恶,则会因拒绝而不知其优点。如此待人接物,其好恶、取舍之间很难合乎理。况且闺门之内,恩情的作用胜过义的约束是常态,如此怎么能战胜情爱暱比之私,使家庭和谐呢?

问题56: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亲爱、贱恶、畏敬、哀矜、傲惰,这五种情志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自然而然的。现在却说,一有倾向性便为偏倚而身不修,难道在待人接物的时候,我们要心中漠然,不产生亲疏、贵贱的分别,然后才能不偏倚吗?从治学的次第而言,心正而后身修,既然心已正,那么其身应该无不修,何以还会出现偏倚的情况?

朱夫子答:

你这种说法不对。本章的旨意是承接上章的,其主题大抵相似。它要表达的是,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会出现偏倚,不是说一定会出现偏倚。所谓“心正而后身修”,是说只有心正,才能身修,不是说此心一正,我们不再需要检省,自然就身修了。

问题57:亲爱、贱恶、畏敬、哀矜、傲惰,夫子认为是我们应该有的情志,难道“傲惰”这种凶德,也是本心本来就有的吗?

朱夫子答:

“傲”之所以成为凶德,是说心中先生傲慢之情,放任自己的行为,对什么都傲慢。但是,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应该对他傲慢的才傲慢,这当然是人之常情,理所当然。

亲朋故旧不能令人可亲可爱,有些人的地位和德行不能令人敬畏,有些人的困境还没有到令人同情的程度,有些人的恶还没有到令人鄙视的程度,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的。

如果这些人的言行没有可取之处,无关是非,那么就当他们是与我们毫不相关的路人就是了。

更严重的情况则应该像孔子一样取瑟而歌,像孟子一样隐几而卧,那是对方自取其辱,不是我们故意要怠慢他们。怎么可以说“傲”就是凶德呢?

此章之宗旨,是针对我们可能有所偏重而陷入偏倚的情况而发的。说“有所傲惰”,其本意正是希望人们要检点自己的行为;说“所当傲惰”,还是说不可放任傲惰之心,这有什么毛病?

----《我读大学60

相关文章

  • 道不远人,重在唤醒

    ——读《朱熹:论为学与读书》 其实印象中不太喜欢朱熹, 主要是被那句“存天理灭人欲”给吓的,还有...

  • 又无处可去了 流浪伴随 穿过十字路口 红绿灯不再理我 本来热闹的热情 雨却送出了阻止 怜悯步履 又点燃上颓废的借口...

  • 《晴耕雨读》第3期:卜道成《朱熹和他的前辈们》

    -1- 关于本书 外国人写中国的哲学,浅处尚可,深处便如隔岸观火。 此书谓朱熹生成论是“理”、“气”二元结构。朱熹...

  • 望海潮.早晨论将(柳永体)

    望海潮.早晨论将(柳永体) 文/蜀山倦客 早晨论将,黄昏洗马,闲时自照菱花。桃靥竞春,明眸似电,僻乡不碍风华。...

  • 2018-03-12

    朱熹的古兰是泽兰论推理不能成立 朱熹针对《离骚》中的“兰”在《楚辞辩证》中专门写了一段文字进行辨证,其文曰: 兰蕙...

  • 我所知道的朱熹:第十章 逃禅归儒

    第十章 逃禅归儒 朱熹在李侗的指引下,确立了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理气论”。朱熹最大的优点,是能采纳众家之长,融会...

  • 醒世篇﹌说好色

    好色诸解,可谓的论。 说好色 论来好色与好淫不同。僻如古诗云:“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岂不顾倾城与倾国,...

  • 什么是心?

    儒家发展至宋明时期,出现两个流派,一个是理学,一个是心学。 理学家的代表是程颐和朱熹。 朱熹说:“论性,要须先识得...

  • 精僻

    这是72岁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清祥刚才发来的,我感觉归纳得挺精辟,挺有哲理,现转发与朋友分享! 哈哈 哈,还真有点...

  • 僻说

    行在人生右处,左侧风景即分外清晰。 20160724西安至济南途中,读《正直》一书,有感于松浦弥太郎由崇尚实力而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熹论“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js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