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的写作,课本安排的是游记。有些纠结,还写不写这个内容。因为去年学生去延安研学后,我曾专门讲过。但同时记起,那会的写作问题不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再写一次。
辅导时,打算由学生的质疑入手。把本次写作的题目要求揭示了后,就告诉他们。这次的辅导,给他们不搞“批发”,来个“高定”。谁关于这次作文,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我专门解决。然而,学生面对我的提问,却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几经启发,还是鸦鹊无声。
无奈,我只好说,那就不辅导了,直接写吧!但他们却集体摇头。问他们需要辅导什么,一声不吭。不辅导,又不愿接受。看来,他们已经习惯别人做主,自己听从的学习模式。这是个很不好的现象,后面一定要打破藩篱。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这一点一定要坚定。
因为还没给他们做好铺垫,所以这次就先打个招呼,后面再改。于是,针对去年游记写作存在的问题,特意从“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条线索,一片美景,一种感情”“细、清、真”多个层面进行辅导。
可惜,从此次写作来看,辅导的效果甚是弱小。学生的作品,质量再次下降。拿着放大镜,仔细寻找,有一二点优点可略略安慰师心。
1.以游踪为线索的文章,过程叙述比较清楚。
本次写作,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按游览顺序展开行文。写作过程中,会有意识的使用方位词表现游踪的转换。写作顺序清楚,文章的层次分明。
2.能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修饰语言。
对于游记而言,语言的优美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生动形象。很多学生在写景时,会适当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让习作语言有了美感,又能有效突出旅游景点的特征。
优点极为单薄,问题存在较多,不得不一一梳理。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概括性叙述代替具体描写。
不知是缺乏细致的观察,还是语言积累太过贫乏。在学生的习作中,本该细致描写,以景动人的地方,大多数人却都只会几笔带过。不少学生,都会在文中提到,哪里哪里的景色多么奇特,然而笔下却根本不见一点关于奇特的描写。甚至有个同学,明明写的是《游“荷塘月色”》。但在进入“荷塘月色”后,居然一笔描写都没有。
2.景与情不能相互融合。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游记中的“写一片景”都能有所体现。可写景时,你会发现,他们笔下的景,看不出一点真情实感。全文读完,都感受不到他的写作目的何在。
3.作文题目的拟写五花八门。
本次写作,我只给了写作范围,没有具体题目。在拟题时,学生的题目让我很是无语。
《绿色,世外桃源》《青与山》《如见青山》《一见青山》,题目的乱七八糟,足见写作时的盲无目的。看来,如何拟订作文题目,得给学生再辅导辅导才行。
4.常识性错误,层不不穷。
游记,免不了写山清水秀,花草树木。于是,文中总有对鲜花的描写。学生习作中,不断出现牡丹、菊花、荷花同时竞放,还有桂花与牡丹一共盛开。更有甚者,一个同学在写游览知青小镇时,发出“如果你是一个对古代劳动人民生活一无所知的少年,那么请你到知青小镇来”这样的呼吁。常识的贫瘠,令人发指。
不知为何,今年这学期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差。辅导时,他们看着听得也还认真。可一旦到动笔,交上来的作品,却总是差强人意。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是想尽一切办法。陪着他们一起动笔,每次引着他们列提纲,作文尽量以面批为主,作文批阅,从不拖拉……然而,收成依旧如此贫瘠。现在,弄得我改作文,都没有动力。愁人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