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唯生论
陈立夫:为学立业皆以修身为本

陈立夫:为学立业皆以修身为本

作者: 陈子文丛 | 来源:发表于2017-02-08 12:33 被阅读0次

    人文教育就是人的建设,是重视修身的。从前学校里教导学生,都有修身科,后来改爲公民科,亦以修身爲主。事实上,近百年来,国人受了西方物质文明的影响,对于修身工夫已逐渐疏忽。所以 国父(注1)在讲民族主义时,曾感慨国人不注意修身,他认爲孔子从前说席不正不坐,由此便可见他平时修身,虽一坐立之微,亦很讲究的。大学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是一种最精微开展的修身理论。修身在这八目程序中,是成己成物的枢纽,格物致知是爲学,诚意正心是成德,有了学问和道德,乃可成爲人格健全的人,这就是修身。因此,国父说:「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起,把中国固有的知识一贯的道理恢复起来,然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地位,才都可以恢复。」我们现在的教育宗旨,就是在于养成完全的人格,教育部所颁的训育纲要,说明训育在教育上的功能,在使德智体三育能相互爲用,以完成健全品格的基础。否则,虽有精深的智识、健全的体格,而无高尚的道德以正其用,于个人则爲自私自利,以趋向于自残,于国家则未获其益,而先受其害。训育的功能重视道德的修养,正与孔孟学说的中心思想相符,论语里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帆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都是以德行爲本,孟子亦说:「壮者以其暇日修其孝弟忠信。」亦重视修身。如果不能做到,就引爲忧虑,所以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问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所以我们青年的爲学立业,都要知道以修身爲要。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还是以人文教育来指导他做一个现在时代的国民。中华民族有最悠久的光荣历史,在世界上称有高尚的伦理道德,自古以来就有至大至刚的精神和独立自强的人格;如果失掉了这些精神道德,便不成其中国人了。蒋公曾说:「从前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有许多儘管名义上是中国人,而一考其思想和精神,就没有中国人的气质。很痛心的说一句,简直不知是那一国人,这些人既不明瞭本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地位的重要,也不尊重本国固有的德性,和立国精神的特点,更不知道做一个国民对于本国负有如何的责任。他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应当如何爱重,只是盲目的接受外国的一切,凡是本国的都可以随便唾弃,毫不顾惜;凡是外来的似乎都可以随便模仿,不加别择。而且祗讲表面,徒袭皮毛,浮动浅薄,随人俯仰,完全丧失了独立国家的国民精神。这种人既然根本不知道有国家,敌国外患如此严重,也激不起他们真正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的良知,这样的人还配做中国人吗?要知道,我们中国人是有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固有的德性,是有我们中国人确乎不拔、独立不惧的特性和品格,我们中华民族有中国整个一贯的民族精神,所以中国国民必须要有中国人所固有的品格、德性和精神,才可以算爲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的人文教育就是要人人具有中国固有道德和精神,尤其要使人人都是有表徵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自尊心,和天赋优美的民族性,再加上现代进步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样的青年学生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才能忠勇热心地担当中国的事业,建设真正独立自由的「中华民国

    简而言之,生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要知道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不可分离的,必须接受国家教育的训练,修养健全的人格。而学校教育的努力,已甚显著,惟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必须兼筹并顾,不可只注重自然科学而忽视人文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立夫:为学立业皆以修身为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mv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