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出自于《論語·学而1.2》)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礼記·大學》)
本本本。
什麼是‘本’。←這就是問題了。
道理是這樣的。什麼是‘本’。
《礼記·大學》説:“修身”是:“本”(←出自《礼記·大學》)。
↑我认同↑這種观點。
世界上,很可能還有其他观點,其他认为“何为本”←的观點......
↑但我目前接触到的,我一直履行的,←↑是《論語》、《礼記》、以及《孟子》當中的理論、观點,←经我個人分析、推理後,←↑→我個人所得出的观點。
我個人所得出的观點,←↑是基于《論語》、《礼記》、以及《孟子》←這三册書中的理論和内容,←→经我個人通過‘寫作’←這種行為方式的推理、分析而後得出的。
↑故,我相信我的推理。←↑→我的推理是基于《論語》、《礼記》、以及《孟子》←這三册書當中,←↑所提到的“线索”。
↑所提到的“只言片語”。←↑這是我分析、推理的:依据。
我大部分的寫作行為,←是围绕着《論語》、《礼記》、以及《孟子》←當中的理論為依据而展开的。----李宗奇
↑這是我,‘愛寫作’的原因。
与其説是“愛寫作”,←↑→不如説是:我愛研究《論語》、《礼記》、和《孟子》。
↑道理是這樣的。我是《論語》、《礼記》、和《孟子》的理論研究愛好者。
↑我可以這樣自居。
我是愛好者。《論語》、《礼記》,和《孟子》的理論研究愛好者。
我愛《論語》、愛《礼記》、愛《孟子》。
當然,为了研究↑這三本書,还要“配套”看其它很多書......
像,必讀的有:《金剛般若波罗蜜多經》(←既:《金剛經》)、《六祖坛经》,《老子》、《庄子》(←既:《南华经》)。
還有像冯友兰的、比尔·波特的......等等、等等。
不一一列举了。除此之外,(我)還涉猎了相對大量的电影、以及艺术作品......等。
总之,真的想研究《論語》、《礼記》、《孟子》的話,除了儒释道的经典,以及名家的感想、总结以外,你自己也得有更多的涉猎......
↑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总而言之,寫作,←是我研究《論語》、《礼記》、和《孟子》的一種手段。
我擅用↑這種手段(←↑既:寫作)。
道理是這樣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説,我所认为的‘本’,當然,我不排除世界上有其他宣扬、宣传“何为本”的理論......
但,就我個人而言,因為我是個《論語》、《礼記》、以及《孟子》理論的忠实愛好者;←↑→故,我個人認為,“修身”←就是:本。
↑“修身”←出自于《礼記·大學》。
道理是這樣的。下面,我僅從我個人目前的认知,來述説一下我总結的《論語》、《礼記》、《孟子》當中,←↑所講的有关‘修身為何’←的内容。
首先,“修身”的完成,←(学名)叫做:“正心”(←“正心”,←摘自于《礼記·大學》←原文為:“正其心”,←出自于《礼記·大學》。←↓以下,簡称為:“正心”)。←↑↓→既:你實現了“正心”(←理由同上,←以下简略),←↑→既:等同于完成了“修身”(←出自于《礼記·大學》)。
↑這是,《論語》、《礼記》、以及《孟子》當中的觀點。
“四書”(←既:《論語》、《大學》、《中庸》、以及《孟子》)要连起来看。
↑因為,能否具备有把“四書”连起来看的想法、思路,←↑→以及能否具备有把“四書”(←既:《論語》、《大學》、《中庸》,以及《孟子》)當中的理論“线索”关联起來的能力,←↑→這同時也是筛出真儒、与假儒、伪儒的门槛儿,←和條件了。
是的,真儒,←對于一個人的‘個人能力’、‘個人自身條件’←一向要求很高。
↑道理是這樣的。
“四書”(←既:《論語》、《礼記》(←既;《礼記·大學》、《礼記·中庸》)、以及《孟子》)得:连起來看。
↑我只能這麼説。你要从他们(←既:“四書”)的“线索”中......
↑完成自己的推理,←得出属于你自己的:結論。
↑并用這個新的座右铭(←或者叫:結論)去指导你接下来的生活......
↑循环往复。
↑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于《礼記·大學》)。
日新,日新,日新(出自,同上)。
“日新之谓盛德。”(←出自于《易传·系辞传上》)
“日新之谓盛德”(←出自于同上),所以,就像我説的:真儒,對于一個人的‘個人能力’、‘個人自身條件’一向要求很高。
道理是這樣的。故,如果你不愛寫作、寫不出来、不想写......等等,等等。
↑那,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使你‘日新’(←日新,←出自于《礼記·大學》)。
↑道理是這樣的。←↑→为什么要:日新(←出自,同上)?
↑因為要:正心(←正心,←摘自于《礼記·大學》)。
因為要:“以修身為本”(←出自于《礼記·大學》)。
↑既:修身,←是最重要的(←既:本)(←出自同上)。
修身是最重要的(←我以為),←↑→所以要实现正心(←摘自《礼記·大學》)。
↑既:平衡。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也是這個意思。
“上下求索”(←出自于,同上)←實際上就是:“修道”(←“修道”←出自于《礼記·中庸》),←↑→實際上,←就是:“日新”(←“日新”,←出自于《礼記·大學》、以及《易传·系辞传上》)。
↑就是:☲(离卦)。
道理是這樣的。☲(离卦)←就是:“上下求索”(←出自于《离骚》)。
↑☲(离卦)←就是:“修道”(←出自于《礼記·中庸》)。
“修道之谓教”、“自明誠,谓之教”(←二者,←皆出自于《礼記·中庸》)。
↑所以☲(离卦)←也叫:“學卦”。----李宗奇
道理是這樣的。“上下求索”(出自,同上)罢心平衡了、罢心正了,←這就叫:誠意(←摘自于《礼記·大學》,←原文為:“誠其意”←出自于《礼記·大學》,←↓以下簡称:誠意)。
誠意在正心之前。
↑既:“意誠而後心正”(←出自于《礼記·大學》)。
誠意是:民主。正心是:共和。
正心,←是《論語》、《礼記》、《孟子》當中,←我個人通過寫作這種行為方式,←所分析,和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結論。
因為“以修身為本”(←出自于《礼記·大學》)的話,←那麼正心就是完成這“最重要一步”的標志。
(正心)是:目的。
全人类都正心了,←都‘和’了,←既:共和;←那麼人类就會整体扬升。
所以,‘共和’,←是目的。心平气和,“平”←→就是:正。心正氣和。
↑道理是一樣的。
但,有子曰:“知和而和,不以禮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自于《論語·学而1.12》)
就是説:强行共和,←既:“知和而和”(←出自于同上),←是不行的。
↑因為你越过了誠意,←的這一步。
當然,←↑→也越过了格物、致知←這两步。
↑既:“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出自于《礼記·大學》)。
越过了:“物格”、“知至”、“意誠”←三步,←此三步,我也称之為:民主三步。
越过了民主三步(←既:“物格”、“知至”、“意誠”←出自于《礼記·大學》),←↑→而强行共和;←既:“知和而和”(←出自于《論語·学而1.12》)。
↑這既是:外圆内方、“同而不和”(←出自于《論語·子路13.23》)、融而不容。←是不可行的。
↑既:“亦不可行也”(←出自于《論語·学而1.12》)。
民主三步(←既:“物格”、“知至”、“意誠”←出自于《礼記·大學》)←是共和(←既:正心)的必需。
人心呐,没法“强行拉平”。(多数人)都得循序渐进的、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這麼前进......
↑才能最终端平。
强行共和、强行拉平,←是不行的。
↑这就是為什麼民主三步,←要在正心(←既:共和)之前的原因。
和←既:正心、心平,←是人类的目的。
所有人类,一起心平、一起正心,←↑→這就叫:共和。
但是,《大学》説:“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
祖宗説:共和以前,還得有三步。←↑→既:格物、致知、誠意。
↑這既是:民主三步,了。
道理是這樣的。
----作者:李宗奇 壬寅年 五月初十 ←于自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