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别让我思考——可用性第一定律
-当我看到一个页面时,它应该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自我解释的。
那些强迫我思考的地方:
1、命名、文案(专业术语或其他特殊情况)。作者认为权衡应该更倾向于“显而易见”而不是需要额外的思考。
2、作为一个用户,永远不该让我花时间去思考某个东西是否能点击。
3、 每个问号都会加重我们的认知负荷。
如果你做不到让一个页面不言而喻,那么至少应该让它自我解释。(特别是你在进行一些崭新的、开拓性的,或者非常复杂的页面设计时,也许只能做到“自我解释”)
注:我认为“不言而喻”和“自我解释”是一个东西,只是“不言而喻”解释的成份少一点而已,“自我解释”强调必须花一点时间去解释以前用户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号。
第二章
大部分时间里,用户实际上是在每个页面瞥一眼,扫过一些文字,点击第一个令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大概符合他们寻找目标的链接。通常,页面上很多部分,他们都不看。
第一个事实:我们不是阅读,而是扫描
原因:
-我们总是任务在身。所以需要尽快完成。
-我们知道自己不必阅读所有的内容。我们只对一小部分内容感兴趣。
-我们善于扫描。
第二个事实:我们不做最佳选择,而是满意即可
满意策略:绝大多数时间我们不会选择最好的,而是选择第一个过得去的。
原因:
-我们总是处于忙碌之中。
-如果猜错了,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对选择进行权衡并不会改善我们的机会
-猜测更有意思
第三个事实:我们不是追根究底,而是勉强应对
原因:
-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如果发现某个东西能用,我们会一直使用它
第三章
尽量利用习惯用法
在你清楚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想法时进行创新,如果没有,那么尽量利用习惯用法。
如果能通过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一致性,而得到高度简洁清楚的效果,那么果断选择简洁。
建立有效的视觉层次
-越重要的部分越突出
-逻辑上相关的部分也在视觉上相关
-逻辑上包含的部分在视觉上进行嵌套
把视觉划分成明确定义的区域
让用户很快决定关注页面的哪些区域,或者放心地跳过哪些区域。
明显标识可以点击的地方
降低视觉噪声
-眼花缭乱
-组织不当
-太过密集
先假定所有内容都是视觉噪声,并去除任何对页面没有帮助的内容。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很有限,把无谓的部分通通去掉。
为文本设置格式,以便扫描
-充分使用标题
-保持段落简短
-使用符号列表
-突出关键词语
第四章
点击多少次都没关系,只要每次点击都是无需思考、明确无误的选择——可用性第二定律
困难的选择让我考虑的问题从“我该如何进行选择?”变成了“我对这边文章的兴趣到底有多大”
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简短、及时、不会错过。
第五章
去掉每个页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后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可用性第三定律
目的:
-降低页面的噪声
-让有用的内容更加突出
-让页面更加简短,让用户在每个页面上一眼就能看见更多的内容,而不必滚动屏幕
欢迎词必须消灭
能减少多少就减少多少
指示文字必须消灭
你的目标应该是通过让每项内容不言而喻来完全消除指示说明,或者尽可能做到这一点。当指示文字不可避免,也要尽量砍掉多余的部分,只留下必要的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