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发现了吗?其实,人生是不断成长地过程。
想起上小学时,快期末考试我就会早起背书,因为我妈说早上记忆力好,容易记住,而我比较笨,学东西记东西特别慢,因此,小学六年只要快期末考试我就会早起背书。
那时候就盼望着快点长大,可以不用天天背书,写作业。
刚上大学时,终于不用天天背书了,我开始肆意玩耍,无奈由于家庭变故得原因,开始了边兼职代课边学习地状态。那时候认为还不错,可以边工作边完成学业。不过两者之间我做不到到平衡,到了大四开始自己做画室时,开始后悔没有在大学里好好读书,因为和别人聊天时总觉得自己差很多。
刚毕业那会儿,发现有太多的东西不懂,开始外出学习,像是再念了一遍大学,唯一不同地是没有了考试衡量标准。
有时感觉很奇妙,小学时盼着长大不用学习,毕业后,连碎片化时间都要利用起来学习,就连上个厕所都在想今天学到的内容能用在哪里,生怕这一天白白浪费了。
毕业后的学习经历让我意识到学习成长是一个持续的状态;学习时可以带有目的性,最好短期能够使用到,学起来更有动力;但不要有投机性,投机像是赌博,一旦获得不了想要的结果就会放弃投入。其实很多小的成功和努力能被人看到,源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输出。
2
成长是一个动态词汇。人只有在接触过后感触最深。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剽悍一只猫组建了一个高付费社群,这个付费社群参加的全是社会精英,我处于好奇便参加了。
进入社群后,我的思维和认知快速刷新,在线下见到各行业的精英有拥有好几家不同类型的线下书店,同时自己又在全国各地做讲书私享会,有的写作很厉害,有十年写作经历,写文信手拈来,有在K12教育领域教出很多出类拔萃的学生,家长需要提前报名参加,这个付费社群里面都是每个领域的牛人,我开始向他们请教,学习。
我意识到到想法和认知是会随着自己接触的人和所处圈子而不断改变。
想要和牛人玩到一块,能因为想法一致儿成为朋友,也能因想法互补成朋友,但不会因为对方有想法,而你只是附和,或者你永远作为一个提问者,而与你成为朋友。
人只有接触过比自己更厉害的人,才会想要变得更好,会更入地思考既然他已经做成功了,那么我可不可以模仿,并成为牛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你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有想法,让自己的能量值在持续上升的趋势,你才能更好地和牛人玩在一起。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3
其实,成长也是一个静态词汇,这种成长我想是最先从心开始改变,用语言述描述出来显得太过于苍白无力,用文字也不知如何记录,它是伴随着你日常生活中地点点滴滴。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些情绪只能自己体会,一旦说出口后,感觉就变了,多了几分矫情,也改变了它原本地意思。
不仅如此,成年人的世界里,也很少再提起脆弱一词,好像年龄大了就和这个词说再见了。也或许是生活琐碎让你丢下了脆弱,只能强装坚强,才能让自己不被生活的落下。
有些话我们找不到人说了,只能留给自己在深夜慢慢回味。
我们再也不会像上学时不管第二天有没有事情,围绕一个话题畅所欲言聊通宵;现在聚到一起时,到点了,大家就会准点回家,第二天还有各种事情等着去处理;上学时遇到点事,就像是天要塌了似的,现在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自己默默承受。
比起少年时惊天动地成年后更平静,能理智看待和处理每件事情。
其实,人是一边在成长,一边在失去的过程,人生像是座山车,到达一定年龄后开始体验人生中地得与失。与其有些事情被迫接受,不如调整好心态,主动接受。在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后平和地看待所失去的,因为有些失去的不是缺乏,而是精力更加集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