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飞鸟集•作业本谈史论书
中国文学史简史第十四课·庄子(笔记)

中国文学史简史第十四课·庄子(笔记)

作者: 筱笑盈盈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15:41 被阅读0次

    讲师:啄木鸟的卓

    一.诸子散文中的《庄子》及其思想。

    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善于观察事物,善于提问,对知识有很高的追求。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贵族政治崩坏的时代到社会环境的变化,最终选择了躺平。

    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超现实的想象力,让读者跳出思维框架,追求自由。庄子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变化,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卓老师讲完了孔子、墨子、孟子,现在了解一下庄子。对于庄子这个人,我们肯定是非常熟悉的,可以说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大红人。

    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有庄子影子。小学学的《井底之蛙》寓言故事,《逍遥游》、《外物》、《秋水》、《养生主》等。

    来自庄子的不是文言文,而是改编过来的白话文。

    我们学过的《庖丁解牛》,讲一个厨师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你寻找到它的规律,那你在做起事情来,就非常的轻松自然。

    我们学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讲的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故事。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秋水》前两天好像一直是让大家抄的,大家肯定也感受到这个《秋水》里面的一些故事,像这个河伯去看大海,就是觉得望洋兴叹,还有什么“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等。意思就是一种虫子如果它生命周期只有夏天这几个月,你跟它说冰是什么东西,它是不会知道的,它想象不出来那个东西,因为它的生命周期从来不经过冬天;不能和一生生活在井底的青蛙来谈论大海的惊涛骇浪;对凡夫俗子(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二.庄子的哲学思想与老子的人生经历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老子也是一位重要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孔子有过多次交流,形象给人一种仙气,被大家称为“神仙”,他还是孔子的偶像。

    鉴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

    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老子出生背景及其成长经历

    老子的出生极富神仙色彩。传说,老子的母亲是因为吃了一个李子,才怀孕生下他。老子出生时的一些特点,有两条黄色的眉毛、耳朵较大。

    而且老子刚生下来就会说话,还指着院中的李子树说,李就是他的姓氏。又因为他的耳朵比较大,所以叫他李耳。而之所以叫老子,是因为他出生时须发皆白。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他的母亲望子成龙,请了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来教导他读书,老子勤学苦读,十分用功。

    在商容将要病逝的时候老子前去看望他,商容告诫老子,自己的舌头还在,牙齿却不在了。万事万物就像舌头和牙齿一样,因为柔软不争才能存在,老子从商容的话中领悟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史记》里面关于老子有一个传记,写得很简单。据《史记》所说,老子是楚国人,大约出生在公元前571年。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也就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是著名的饱学之士,孔子曾向他问礼。

    成为守藏史之后,老子有机会阅读大量的史籍资料和各类图书,为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知识基础,成为了一名闻名遐迩、博古通今的智者。但老子的史官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也曾经被罢官,但他借此机会到鲁国考察周礼。后来恢复官职之后,孔子特地来向他问礼。

    四.商容的追问与老子的哲学思想

    商容和老子两位人物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追问和思考。商荣认为人类在天地之间最重要的是大王。

    而老子则对天上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去探究。他发现天上最柔弱的东西是水,而攻坚者莫能胜之。水可以穿透坚硬的物体,但又能被腐蚀掉。这表明了柔弱的力量。老子的这种哲学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方式。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以“道”为核心,强调了自然、无为、虚静、贵柔、守中、尚俭、不争等思想。这些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了自然。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抗拒自然。当我们顺应自然时,我们会发现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只需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就能获得成功。

    其次,老子强调无为。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要我们不要去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如果我们违背自然规律,那么我们会遭受惩罚,我们的行为也会失败。

    第三,老子强调虚静。虚静是指内心的一种状态,即不把心思放在外界的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只有当我们内心平静时,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自然,理解世界。

    第四,老子强调贵柔。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的名言。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柔弱并不代表软弱,而是代表了生命力。只有那些能够接受柔弱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坚强。

    第五,老子强调守中。守中是指不偏不倚,保持平衡。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任何极端都是不好的,只有保持平衡才能够取得成功。

    第六,老子强调尚俭。俭以养德,这是老子的名言。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节俭是一种美德,只有那些能够节俭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富有。

    最后,老子强调不争。不争并不代表不竞争,而是不要去争夺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不争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只有那些能够不争的人,才能够真正地获得自由。

    五.庄子的精神气质与楚文化的影响

    庄子与孟子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属于战国时期。庄子生活在宋国,接受了高等教育,但身上留有楚国贵族的傲气。

    楚文化崇尚率真、淳朴,追求自由、新颖、叛逆的思想,影响了庄子的精神气质。沈从文、韩少恭等作家都是湖南人,他们的作品也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楚国地处长江流域,远离中原,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孕育了独特的楚文化。楚人保留着浓厚的“鬼神”观念,以及原始的巫风巫俗,这些都形成了楚文化中自由、开放的天性,以及浪漫主义的精神风貌。

    楚文化的这种特征在《楚辞》和《庄子》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庄子》作为道家哲学的重要经典,庄子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作者的气质,这与楚文化的浪漫主义艺术和美学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庄子的精神气质与楚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六.庄子的躺平思想与楚文化的影响

    贾平凹和老子、李白等都属于陕西作家,与楚文化之间的有很大关系。

    贾平凹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亮丽的语言,与路遥、陈忠实、柳青等陕西作家不同。

    楚文化对庄子的影响很大,导致他的《逍遥游》思想。李白被称为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都具有新奇、奇特的感受。

    庄子的一生也充满了世俗生活,庄子不喜欢做官,也不喜欢纷争,他喜欢随性自然溜达。

    他每个月拿5000块钱的工资,但他并不快乐。他的生活方式与沈从文相似,在早年逃学,后来在镇子上四处逛,看别人钓鱼、磨刀。

    庄子在变法时期的生活状态,让人想起躺平现象。庄子选择了躺平,追求精神洁癖和躺平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简史第十四课·庄子(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v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