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12
从众是什么?
群体的力量会改变个体的行动和判断,甚至会颠覆道德,灭绝人性。
从众的后果
1、权威下的“恶行”从众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电击实验,“冷漠要求执行的研究员”“扮演老师的被试”“扮演学生的被试(实际是演员)”。“电击手段(30开关,15~450伏,450伏远超安全电压)”。
实验前:
预测到100伏之前,被试就会停手,甚至报警。精神病学家大胆预测,40人里可能会有一个极度精神病人,会达到450伏及以上。
实验中:
在“学生”呻吟、尖叫、甚至晕厥没有声音时,研究员都是冷漠地提醒“没有背单词,就要继续加强电击”。
实验结果:
65%的电击执行达到450伏。即使研究员让“学生”的惨叫声更惨烈,结果也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有62.5%的被试将电压升级到最大。
结论:
在权威要求下,人会盲目遵从,甚至违背良心,做出恶行。
2、没有权威时,从众“恶行”依然能发生
斯坦福监狱实验:
24名健康、正常大学生,随机分为2组,赋予“警察”“囚犯”角色,囚犯志愿者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在模拟监狱里待14天。扮演“狱警”的志愿者被告知,他们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
实验结果:
实验第六天紧急叫停。“狱警”表现得如同真正的狱警,而“囚犯”也如同完全的“囚犯”,权力的碾压出现,狱警甚至出现“虐囚”状况,远超道德边界。
结论:
不加遏制的权力多么可怕。
人的行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人际环境影响,甚至只需要一个抽象的角色。
如何防止自己陷入“从众恶行”
1、了解自己的弱点。别人况且如此,我也无法例外。以精分理论,人有无意识地攻击欲望。而群体似乎可以提供免责机制,让人有了借口释放内心的“恶”。
2、看到具体的人,意识到对方是一个人。
电击实验里,“老师”与“学生”隔了一层玻璃,如果撤掉这层玻璃,让被试面对面、直观地感受对方的痛苦,那么系统1的共情就容易被触动,继续恶行的可能会下降。
斯坦福监狱实验里,所有的囚犯被编号,成为抽象的符号,而非具体的人。
lx:
a.之前被导师送去所谓的“传统文化培训班”时,就感受到了群体的压力。
b.之前看《杀死一只知更鸟》,主角在群体要攻击自己的爸爸时,就是喊出了群体中一个人的名字,聊起对方跟自己家的一些互动,使得对方从群体里“浮出”,遏止了事态恶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