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离杀人有多远?
善、恶,绝非一步之遥那么简单
今天推荐的片子,叫《斯坦福监狱实验》
这是部被心理学专业的童鞋视为传奇般存在的电影。
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瞬间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到底是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触即发的嗜血狂魔?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71年的震惊世界的心理实验:
1971年8月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为了心理学的研究,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冒险:在斯坦福大学建造一所模拟监狱,挑选24个大学男学生(无入监经历,不吸毒,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一半扮演狱警,一半扮演囚徒,一切情景都和真实的监狱一模一样,狱警可以随意处罚烦人,时间是两周,看看会发生些什么。
1971年到2015年,44年都过去了,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还原程度却能高达99%。
有网友看过后评论说:过程很揪心,痛苦,但你不会想错过。
《Nuvo新闻周刊》记者认为《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去看的电影!
在今年2015年7月份上映后,一举拿下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编剧奖、长片电影奖。
在斯坦福监狱实验里,菲利普•津巴多博士以15美元/天的薪酬招募志愿者。
因为每天有15美元的报酬,所以当时吸引了很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大学生。
最终选择出24个身心各方面均健康的男生。
从他们中用抛硬币的方式选出狱警和囚犯。
为了使大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教授竟然真的找来了“哔~啵~哔~啵”的警车,警察冲进大学生的家,拎起还在睡梦中的大学生,在街坊四邻震诧的目光里将一名名大学生押上了警车。
这些为了好玩、为了赚钱的大学生们对这个听上去很“酷炫”的游戏还有些小兴奋,却不知这可能是影响他们一生,再也挥之不去的梦魇!
第一天,所有试验者被丢掉姓名,只有“918”号,“647号”,并带上脚铐。这都是为了让所有人迅速进入角色,并且,奏效了。紧张气氛开始升起。
第二天,狱警开始虐待不听话的犯人,犯人开始崩溃、哭泣。
第三天,监狱开始混乱不堪,虐待迅速升级,不公正开始四下蔓延。恐惧无处不在。
随后,黑暗开始逐步升级、愈演愈烈、局面开始无法控制。
有人要求终止实验。
有人精神崩溃,有人想要退出,但是有些人,接受了角色设定,并且无法自拔。
直到第六天,津巴多的小fin红女友来看他,尼玛!逼真的一切瞬间让这位宝宝吓尿了。。
天啦噜,乃们疯了么?
天啦噜,乃们怎么可以如此残暴?
天啦噜,乃们造不造这只是一个实验啊!
她带着愤怒和津巴多吵了一架,所谓一语点醒梦中人!但是此时的津巴多已经完全沉醉在实验中无法自拔,陷入在情景里。
就这样,考虑到当时试验者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原计划进行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在第六天提前结束!
“这项囚禁体验,让人将一生所学——尽管短暂——但确实弃之如敝屐;人性价值被摒弃,自我认知受到挑战,人性中最丑陋、最底层、最病态的一面浮出水面。
——津巴多
从平等到因为权力而走向疯狂,一个模拟监狱只用了6天的时间就演绎了人性不可控的黑暗面。
人类对自己本身的了解仿佛又打开了新的大门。
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
此后,斯坦福监狱实验让无数学者为之疯狂,成为不计其数的书籍主题。
甚至有一支朋克乐队以它命名。
SPE,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文化符号,一个关于“人性本恶”的恐怖提醒。
甚至,它的影响在44年后的今天仍未消散。
“斯坦福监狱的实验”曾多次改编成电影,如2001年德国拍摄的《死亡实验》和2010年美国拍摄的《叛狱风云》。
《死亡实验》根据故事原型改编,演员阵容也比较强大,由两位影帝主演。一位是主演过《钢琴师》的阿德里安·布洛迪,一位是《末代独裁》里的福里斯特·惠特克。
《死亡实验》对弱肉强食、自相残杀、暴力都有很多具象的描写。观影过程中,赤激!
这一次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在画面质感方面明显上升了很多档次。
电影画面以灰色、棕色、白色为主色调,突出表现画面带给人的视觉压迫感、强迫感。
为了完美的还原1971年的场景,导演组非常认真的去当时的斯坦福心理楼地下室进行了尺寸测量,然后按照当时监狱的模样搭景,逼真程度连津巴多教授本人都表示惊呆了!
另外影片赢就赢在导演对观众的“抓心”能力,实验一步步推进,观众的心理开始从不舒服转为崩溃。
但是其实,以上所说通通都不是重点!
这部电影秒杀之前一切翻拍的绝杀技就是!前方高能,放大招!
津巴多教授本人担任该片的顾问!
在片中饰演津巴多教授的,就是参演过《无人引航》《碟中谍3》《大鱼》《几近成名》的演技派男神比利·克鲁德普。
专制制度下,权力者会因为所拥有的权利感到沉醉和美妙。服从者会在服从的过程中渐渐被消磨意志,忘记了反抗的权利。因为在服从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淡化。
就像津巴多说的:“好人”变成了“坏人”时,那些“坏人”并不认为自己成了坏人,他们要么认为受害者罪有应得,要么认为自己只是采用了恶的手段来实现其正当的目的,用目的的合理性为自己采取的手段辩护。
最可怕的不是作恶,而是冠以权利的名义。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集体无意识。放到这里再适合不过了。
处于某种团体或组织的人,会在其中丧失他的个性。独立只会招来攻击和抵触。在这个实验中只要有一部分人按照规则所做,所有人都会同样的那样做,然后他们以为自己是心甘情愿那样做的,于是不想反抗。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前段时间让小编少女心“peng peng peng”的《我的少女时代》。
里面说:只有我们才可以决定自己的样子。
后来曾经参与实验的当事人说:
其实当时这些参与的学生只要说自己放弃不做实验了要退出,他们就真的可以退出,可是大部分人真的陷入太深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了。所以尽管这个实验有很多不靠谱的影响因素,结果还是真的很令人震撼。
还记得那个:“我是你的对象,桌上有72样物件随意由你在我身上使用。”的行为艺术吗?
枪、子弹、锯子、火柴、刀片、口红、针线、玫瑰、橄榄油...究竟可以作出多恐怖的恶?
对啊,你未必是好人,你只是没机会放荡。
就像津巴多教授自己问的:“你觉得我是一个goodZimbardo 还是badZimbard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