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烛火暖男不暖光影流年
这电影残忍的地方在于,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

这电影残忍的地方在于,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

作者: Sir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5-12-03 10:52 被阅读13341次

    Sir今天跟你们推荐一部有“余震”的电影。

    改编真人真事。

    来自心理学史上最残忍的实验(之一)。

    《斯坦福监狱实验》。

    今年7月份上映,拿下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编剧奖,长片电影奖。

    理由是:

    即使44年过去了,这部电影让一个真实的故事依然有力。

    目前烂番茄新鲜度85%

    《Nuvo新闻周刊》记者认为《斯坦福监狱实验》不应错过:

    在美国人民需要的时刻出现了。过程很揪心,痛苦,但你不会想错过。

    这个不能错过的故事发生在1971年8月。

    时任斯坦福心理学教授的菲利普·津巴多,挑选出24名大学生志愿者,一半扮演狱警,一半则饰演囚徒。

    规则很简单,在模拟监狱的环境下呆够两周——还有钱拿。

    谁当狱警?谁当囚徒?让硬币决定。

    这些被试者大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但仅仅两天。

    一些人就成为法西斯。

    《斯坦福监狱实验》如实再现了当年的实验情景。

    实验发起人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担任电影顾问。

    中间戴墨镜的那位就是

    导演凯尔·帕特里克·奥瓦内兹跑到44年前的事发现场,斯坦福大学地下室,去丈量长宽高。

    以打造出一座一模一样的监狱。

    上图为1971年真实场景照片,下为电影截图

    演员的妆容都和44年前没有区别。

    《圣路易斯日报》对电影的评价是:

    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施暴者和受害者,这个过程在紧张持续的氛围中被呈现出来。

    足以让这部从头到尾没杀人的电影,被评为R级。

    建议17岁以上观看,为什么。

    因为作恶——失控的作恶

    比如:

    只是因为“囚犯”不够礼貌,就强迫他不停叠被子。

    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逼迫“囚犯”模拟动物交配。

    殴打,侮辱,家常便饭。

    《斯坦福监狱实验》演员全是熟面孔。

    《壁花少年》中的埃兹拉•米勒,《污泥》中的泰伊•谢里丹,《安德的游戏》莫伊塞斯•阿里亚斯,《24小时》迈克尔•安格拉诺。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还是津巴多的扮演者,《几近成名》中的比利·克鲁登。

    媒体认为“他的表演充满张力”。

    沉浸在权力中的自得。

    对助理的嘶吼。

    这种张力还体现在镜头语言。

    当对抗一触即发,镜头没有迅速切入。

    而是,慢镜头

    将恐惧放大,一览无遗。

    如镜头外监视的津巴多一样,观众,也成为了一步之遥的观察者。

    还有俯拍,镜头如同上帝之眼——“囚犯”和“狱警”,则像被困在迷宫中的老鼠。

    因为失控,最终,原定两个礼拜的实验不得不在六天后,提前结束。

    美国在此之后也颁布法律,严令禁止此类实验。

    影史上,“斯坦福监狱实验”曾三次登上银幕。

    最具自我反省意识的德意志民族,是最早的一个。

    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看完根据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的小说《黑盒子》之后,打了个响指:

    像莎士比亚戏剧一样适合电影的故事。

    奥利弗之前掌舵《帝国的毁灭》,作为一个德国人,他热衷于这些有关独裁权力的题材。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

    作为一个德国导演,历史赋予了我义务。

    2001年他推出和莫里兹•布雷多(《罗拉快跑》)合作的《死亡实验》。

    除了男主角,其他都是新人——因为导演不想看到任何熟面孔。

    《死亡实验》着力于监狱里的冲突。

    放映时,影院观众大叫:“杀了他!杀了他!”

    虽然这不是导演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最终影片拿下德国电影奖年度电影及三项年度突出表现金奖。

    9年后,美国再次翻拍。

    “囚犯“艾德里安•布洛迪(《钢琴家》)和“狱警”福里斯特·惠特克(《末代独裁》)。

    奥斯卡影帝之间的对决。

    导演保罗•舒尔灵,之前的作品是《越狱》。

    这次他将狱中的恶发挥到极致。

    殴打囚犯之后,狱警,勃起了。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但美式商业片路数也削弱了事实本来的震撼度。

    今年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最纪实一版。

    导演凯尔·帕特里克·奥瓦内兹一开始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

    在深挖当年的资料记录之后,他无比震惊。

    认为“有必要让制作一部也让其他人产生怀疑的电影。

    如今,距离斯坦福监狱实验,已经过去44年。

    当年的实验被叫停的原因是:

    津巴多教授的女友及时出现,“眼前的景象让她错愕不已”。

    事实上,当时的津巴多也成为了“被实验者”。

    认为同事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参与者都快疯了,还满心欢喜认为这是心理学实验史上的巨大突破。

    看出来吗?

    好人在特定的环境和压力下也会做坏事。

    更可怕的是,“作恶”者并不知道自己在作恶

    如果不是的女朋友骂醒了他,或者,如果女友不是置身事外的人……

    后果将怎样,不堪设想。

    津巴多教授自此之后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心理学研究中,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不断推广传播斯坦福监狱理论,写下《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堕落天使。

    有网友评价:

    如果你知道路西法效应,你会对身边每个普通人的人性,产生不可遏制的悲观与怀疑。

    其实这个实验无关人性,它研究的是环境对人的异化

    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

    现实中,路西法效应无处不在。

    比如,2004年曝光的美国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案。

    甚至各种自杀式恐怖袭击。

    甚至,这根本不是善和恶之间的冲突,而是不同“善”之间的对抗

    “坏人”并不认为在干坏事:

    虐囚的士兵是为了获取反恐所需的情报,恐怖分子是为了民族解放,在他们的同仁眼里他们也是道德英雄。

    当然,把一切归于环境,不是你行使“平庸的恶”的借口。

    1991年的“柏林墙审判”的判词不得不提。

    当时,卫兵英格·亨里奇因射杀企图翻阅柏林墙,逃向自由的克利斯。

    被判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

    亨里奇不服,认为仅仅是在执行命令,没有选择的权利。

    法官的判词如下:

    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暴政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说到底,环境的影响无比强大。

    但你仍,有的选。

    就如同扮演狱警的学生在开头的自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JonnyQuest:没错,社会人都有抬高一厘米的责任。借高利贷那个女人在借钱的时候,同样也有!有规避游戏规则被破坏后!游戏失控的责任!你还好意思替杀人者申冤。当然,同样作为儿子,我非常理解于的行为,但是,敢做敢当即可。无需苟且
      • 安和乔lostinBJ2013:知道这个实验的当时就被深深震撼 这是我实验心理学这门课学到的实验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看这个电影 需要巨大的勇气
      • 48872f0cd9d5:每个人都是好人,至少他们是这样看自己的
      • Kevin1919:作者您好,这部电影哪里可以找到:smile:只找到预告片
        Kevin1919:@c11ccd06e604 谢啦
        c11ccd06e604:@Kevin1919 80s
      • atomic_volatile:环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乱世出英雄
      • 384aea302a70:再高等智慧,人也本来就是动物,善恶同体,善永远不能消灭恶,恶也永远不能取谛善.
      • 1d023e67c696:会去看的
      • 52c4a806e553:我同桌最近就被说人性显露了,自私是其本性,但是是否抑制它的决定权在于自己,而不是环境,更不是别人。最后一句话很喜欢,我是好人,也可以是个真正的恶棍,这都取决于你!
      • 绍尔素苏:有时候很怀疑人性@_@
      • f5166ec03308:思考中
      • d562e3b03fce:发人深省
      • 剑痕飞雪:不管是什么人都会受到环境的牵制,大众的方向会带领个体的行动,如果此时不合群就会被众人鄙视,现实都是这样。
      • aca5341f1708:挺好的
      • 爱睡觉的邓公子:这就是路西法效应里所表达的想法:情境的对人的行为影响。
      • 写字小号:刚看完《斯坦福监狱实验》,还原度相当高,没有《死亡实验》那么戏剧化和英雄主义,但却更加压抑绝望,当你想到电影里的一幕幕都曾真实发生。
        写字小号:@蓝色的树 bilibili
        8c45f5fd8fcf:@写字小号 在哪里可以看
      • f17a7f4b25ed:内心的魔鬼失控时,用什么来否束缚?爱,道德,信仰。
      • TGCode:不错
      • 人在旅途_:感觉放大了就是10年
      • 430f013e7a1b:人性会因环境而泯灭
      • bba6f51d8312:环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但一个人也可以改变环境
      • 5a125fc7de9c:一面天使,一面恶魔、
      • 鴻低調de蕐麗:不得不反思,率性,率的是怎样一种性?哲学并不代表真理,真理,也不代表正义……
      • 公爵海恩庭斯:我喜欢这段判词: “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明明知道这些唾弃暴政而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 申由己:其实没多大意思的一部电影,就电影来说。
      • 翔瑞:看过第二部,很震撼,很伤感!
        但是,柏林墙审判是对的:
        说到底,环境的影响无比强大!但你仍,有的选!
        你是自己真正的主人,而不是环境。不要让所谓的“人性本恶或人性本善”的观点充斥头脑,别给自己找借口。
        在那一刻,在需要抉择的那一刻,你的心属于你自己。
      • 哇偶的:我看了其中之一。美国拍的那部。当时了解了下,我当时的想法是国外的教授在研究,在寻求未知领域。中国教授在做什么?不在乎智商。社会,教育,文化,思维方式决定着人们的创造性。
      • 38bacd3ea33e:楼主对七十年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一知半解,
        这种玩意那个年代多得很,说白了“自由”(实际上资本主义保守派)战共产的宣传品,
        共产固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这个玩意不断被后来的自由派描边画圈,
        当成自由主义“正义性”的一大论据,进而庸俗化的将柏林墙之类当成自己的政治成果,
        这种行为不敢恭维。
      • 酒伤:因为周围的环境,忘了最初的自己。谁是你的信仰?
      • cyzpp:人性本恶
      • 星晴小辉:人成长的环境,工作环境也是特别的重要。
      • ca515db044e9:和意大利的那个女行为艺术家的受虐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内涵。
      • 814dca74f45c:想要资源
        团子君君密达:@AAA_SEA A站有
      • 莲籽:我是个好人,也可以是个真正的恶棍…,事实如此
      • dbdf8f2871f6:说的真好

      本文标题:这电影残忍的地方在于,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hs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