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无声告白》,是在9年前。那时候,大儿子刚刚读小学,我作为全职妈妈,在送他去学校,做完家务之后的时间很多很自由。于是捧起了书,开始阅读。
那时的我,还不到35,自认为还是年轻人。书中的很多感受并不能体会到。
9年后,我的大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尾声,我们之间的“战争”也随时会爆发,又随时会消失。作为一个中年老母亲,我再次拿起书来读,感受又有了很多的不一样。
书的第一章,直接点名主题--主人公莉迪亚死了,死在凌晨的米德伍德湖。
然后时间线回到了莉迪亚被发现失踪了的那个早晨。从家人们的反应来看,就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是妈妈,玛丽琳。生长在单亲家庭,3岁的时候,爸爸就离家出走了。她的妈妈,学校家政课教师,教女孩们女红--烤蛋糕,熨衣服,缝制衣服。玛丽琳喜欢物理,成绩优秀,梦想是读医学院,成为一名医生,在人群里耀眼夺目。
可是,在大学的课堂上,她遇到了詹姆斯.李,一个移民二代,一个完全与她不同的男人,时刻想把自己缩在人群里,不被人看到。然而因为他的肤色,因为他优秀的成绩,想缩也缩不成。两个年轻人说不上有多爱,却依然热情似火,彼此贪恋着那一丝丝恋爱的甜蜜。学生时代很快就要结束了,他们的学业也顺利过渡到了大四的春天。规划中的人生轨迹,詹姆斯里去大学历史系任教,玛丽琳找医院去实习,做临床医生。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詹姆斯因为性格原因,没被心仪的工作岗位录用。玛丽琳也因为意外怀孕不得不终止学业。
老道的玛丽琳的妈妈,在婚礼前一针见血的指出,肤色问题会导致未来的孩子们无法融入社会。然而年轻人却因为爱情无视这些未来可能的难题,一门心思的结了婚,专心养育孩子。
再读《无声告白》,在开头的3章就详细的为读者朋友们设定了一个buff叠满的背景,也预示着接下来的章节会一节一节的解开莉迪亚自杀的谜团,引导读者反思。
继续读下去,写出更多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