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艺术探究
寻找安放灵魂的“对岸”——主题阅读课教学思考

寻找安放灵魂的“对岸”——主题阅读课教学思考

作者: 牛宇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19:02 被阅读49次

    今天开始学习《我的母语课》,共17课,16个单元加一节《小鹿斑比》的整本书阅读课。

    我的母语课,我的文学教材。

    徐冬梅老师在这本书中的序言中说道:“小学语文教育的专家常常认为: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应该就是识好字,学好教材,进行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吗?当然不是。小学阶段是有计划的母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母语学习是每一个国家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儿童是天生热爱故事和旋律的。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文学的滋养。把母语学习降格为单纯的工具训练,不仅违背儿童的本性,而且很容易使他们丧失母语学习的兴趣。优质的文学教育能够点亮儿童内在沉睡的一切,可以提供他们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会听说读写,更好地学习母语。

    优质文学浩如烟海,而小学语文教材只取一瓢饮,细细推敲,也许还谈不上“一瓢”,只是“一口”。如果教师把这一瓢、这一口当做全部,对学生来说,六年时间被这一点点内容限制着,是多么可惜、可悲、可怜的事情啊!

    这学期我在10月底结束了语文教材的学习,用了2个月时间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我想去尝试将更多、更广阔的优质文学带到课堂。除了每周一节诵读课、两节图画书课、一节表演课之外,穿插整本书的导读和交流、小组读书汇报等课程和活动。

    《我的母语课》第一课是我喜欢的泰戈尔的三首诗《花的学校》、《对岸》、《恶邮差》,“文学聚焦”里这样解读:“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中,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在泰戈尔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见诗人富有哲理的思考。”

    女神队汇报《花的学校》

    五年级的《日有所诵》中也选了大量泰戈尔《新月集》中的诗篇,诗人的“灵魂”是用孩子的口吻去表达的,每一次读《新月集》里的诗篇,就感到泰戈尔的身体中住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他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去思考。

    在《花的学校》中,那个孩子说:“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孩子喃喃细语,对妈妈说着心中的话。

    《对岸》中描述了孩子心中的对岸:有好些船只在河上,人们耕耘远处的田,牧人赶着牛群悠然地走着,一群群野鸭子在芦苇荡里飞着......董燕在小组汇报时让大家闭上眼睛去感受这个画面,她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画面,这是她心中的“对岸”。

    于佳乐对豺狼感兴趣,他问大家:“为什么豺狼在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呢?”

    “我的看法是,黄昏后,大家都回家了,豺狼感到非常孤独,所以哀叫”

    “我觉得它在呼唤它的同伴,它们在用哀叫交流”

    “我觉得他交了一个朋友,找不到那个朋友了,所以很伤心”

    ......

    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文学的权利

    一只豺狼藏在诗里,成人没有儿童那样细心,能发现那只豺狼的“哀叫”原来有那么丰富的表达。

    候若荷说:“我觉得的‘对岸’是学习的尽头”

    “文学聚焦”里提到“‘对岸’不仅仅是具体的对岸,更多的是对未知的、将来的向往和渴望。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目前的学习处境,为自己设计一个空间,以安放自己的心灵。”

    此岸在这儿,是现实;

    对岸在那儿,是梦想。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过来,渡过去”,在那个安放自己心灵的对岸,什么都可以有,此岸不容我们随意改写生命的轨迹,每个人带着使命来,不断地妥协和屈服。而对岸,是可以任由我们描绘的一副图画,画上山、画上水,画上偷偷生蛋的水鸟,画月光下轻轻摇曳的长草,画一行细小的足印留在洁净的软泥上......

    课上分组讨论和汇报,孩子们进入诗歌和理解作品的能力比我想的好,他们和诗人的心是想通的,可以捕捉到许多诗篇中的“密码”。

    今天统计了班上22个孩子9月、10月的阅读记录,2个月他们读了417本书,平均每人读了19本、172万字。有3个孩子没有填写记录表,但他们也读书了,没有计入总数,还有3个孩子每人读了40本,给他们颁发了奖章。

    和孩子们相处的第五年,一本又一本的书走进他们的生命,他们一头扎进文学里,和作家和主人公用自己的方式“聊天”,他们的感悟有时深刻的像划出一道口子,有时浅的如清风拂过双颊,不论怎样,我替孩子们记录他们成长的足迹,他们是一棵一棵绿葱葱的树木,伸出枝丫、长出叶片,我闻着花的芳香,看着青涩的果实渐渐长大,我想:等我老了、等他们长大,我们就用这些记录来回忆、来温暖、来照亮这一生。

    我也想做泰戈尔笔下那个渡船的船夫,用阅读带孩子去对岸,我们穿梭在此岸和对岸之间,我满心欢喜地摇动船桨,航行在那人类璀璨地、耀眼地、波澜壮阔文学河流中,载着我无处安放的灵魂,载着和我有缘分的孩子和大人们,常常去往那美好的“对岸”看一看、歇一歇!

    泰戈尔在中国

    后记:

    今天读《林徽因传》,读到了泰戈尔来中国的情形,当时的报刊上,有这样的记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一副三友图。徐氏翻译泰戈尔的演说,用了中国词汇中最美的修辞,以硖石(浙江)官话出之,便是一首首小诗,飞瀑流泉,琮琮可听。泰戈尔“身穿朴素的灰色印度长袍,雪白的头发,雪白的胡须,深深的眼睛一扫连日的倦怠”,他慈爱地拥着林徽因的肩膀赞美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安放灵魂的“对岸”——主题阅读课教学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xg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