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自诩老司机,也没有那么多可以侃侃而谈的经历。作为一个人,我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就是擅长总结。
点上昏黄的台灯,耳机里流泻着陈奕迅的红玫瑰,往事在心海中沉浮,偶尔有些浮出来,露出一些尖锐的刺痛。我在笔记本上书写下诸如“人生如此荒芜”“回忆竟是苍白”这些句子。并且觉得,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渐渐懂得那句话: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一阵叹息。
我曾经如此憎恶矫情,痛恨“寂寞”这个字眼,甚至已经弃置文字多年。写字,都是矫情而敏感的人才做的事情,是只属于青春期少女的思春方式。但是当午夜梦回,数种情绪堆积在心头找不到出口,而我曾经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一个个逐渐形同陌路,我在黑暗中睁着眼睛,流不出眼泪,只觉得心里有个空洞,露着风,时间的爪牙穿梭而过,发出生命空虚的声音。
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老了。过二十一岁生日的时候?开始思考买一款祛皱产品的时候?是在夜店蹦迪突然打起呵欠的时候?不,还要更模糊一点,还要更早一点。变老从来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志点,它是一种像藤蔓一般蔓延生长的心态。当你回过神,它已布满整个心墙。
其实无所谓根源吧,对什么东西都追根究底,不是我这种文科生应该做的事情。但如果不给肆意的妄想增加一些思维的向导,所想所回忆的,不是更加苍白无力了吗?
心绪是如此芜杂,写到这里便已经想着匆匆收尾了。可是要讨论的话题还远远没有展开。想从指尖输出的远远不止这些,可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里又忽而觉得有些烦躁且无意义。曾几何时我还是一个面对八百字觉得滔滔不绝,作文被称为典范当众朗诵的。颇感才思枯竭,看着左上角的字数显示,觉得不然再写一点吧,可是写些什么?不禁又说了些废话。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灵魂的出口。写作和思想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思想的浅薄终表现在纸上的无法可写。也许我想了那么多,终归也只是荒芜。因为还是没有能打破桎梏,畅所欲言。有恃无恐是年轻的标志。我在这里不停地追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老去,我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曾经年轻过。我一直都很谨慎,我怕失去,当一切都无所失去的时候,我甚至还要维系自己的那点尊严。对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尊严是最可悲的事情。读房思琪的时候,林奕含对尊严的描写令我头皮都感受到战栗。
文字本应有这种戳破一切甚至是自己的颜面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