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莉莉今年5岁了,她的妈妈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家长,任何与孩子教育及学习有关的知识,她都怀以极高的热情。
前段时间,她热衷于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同样地,她保持着一贯火力全开的架势,了解了很多关于孩子英语启蒙的各种理论,也知道了不少牛爸牛妈推荐的方法与书单。
莉莉妈妈学习之后,感觉大有收获,于是就按照别人推荐的,入手了很多经典教材与资料,像自然拼读啦,绘本啦,分级阅读教材啦,兴致冲冲地开始对女儿进行英语启蒙,但是却发现女儿根本就不吃她那一套,简直就是让她大失所望。
莉莉妈妈开始觉得自己的女儿也许是属于特殊情况,毕竟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性的,于是她就放弃之前的学习心得,又转而寻求更多其他的理论与资源。
02
其实,作为家长的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莉莉妈妈这样的心路历程,我们拼命地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与方法,不停地为孩子囤积各种优质资源与材料,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够从中受益多多,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最终很多家长的启蒙教育或在家教育都“起于理想,终于现实”呢?
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所认可,所推崇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没有起到预先期待的效果呢?为什么作为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与资源的我们,无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学以致用”?
这些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曾困扰过,只不过很多家长也就仅限于想想,并未对此进行深入地思考,也许正因为他们心里想的是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认为一定还有更好,更多的资源与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又开始拼命寻找另一种理论与方法。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子的吗?诚然不是,很多追逐“其他更好理论”的家长最终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在一个无效的循环当中努力,浪费时间与金钱不说,更是白白错失了孩子的黄金启蒙时期。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停下追逐的脚步,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
03
是的,为什么无法学以致用?
保罗·梅耶等人合著的《知道做到》这本书里,对“怎样将你所知道的付诸实践”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形象及有效的阐述。
作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无法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发挥实际的效果”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信息超载,也就是说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了。是的,对于如今的人们,知识来得特别容易,读书,听书,看视频讲座,或者参加研讨班,只要你想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都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轻松地获取。
但是获取越多的知识,并不意味着就能越有效地帮助我们管理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过多的信息与知识,会造成大脑堵塞,使得大脑降低对其整合与应用的积极性。
为此作者建议,人们应该少而精地学习,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为孩子选择启蒙与教育教材,同样也是如此,并不是资源越多越好,而是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哲学。专注于某一认同的理论,研究它,吃透它,然后尝试去应用它。
第二个原因就是消极过滤,作者也称其为发臭思维。作者认为,由于我们的大脑常常是封闭而消极的,所以我们听到或读到的信息就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遭遇心理上的堵塞,这样的一个消极过滤系统,使得我们常常无法以一种开放且积极的心态去留住我们学习的东西。
为此,作者建议,我们应该保持积极聆听的心态,并使用绿灯思维,对新的信息怀着积极的期待,带着一种“我该如何应用这些”的态度来面对我们接收到的信息。
同样地,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时,如果某一方法在孩子身上出现“排斥反应”,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应消极应对,而是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绿灯思维,比如可以通过一些灵活的调整手段,像放慢节奏,降低难度,间隔性重复等来帮助孩子重新适应。
第三个原因,缺少跟进。作者认为,缺少跟进是人们难以学以致用所有障碍当中最难克服的,为此人们应该为此制定一份周密的计划来帮助自己。
同样地,在对孩子进行某种理论的启蒙教育时,我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跟进,而不是去再设计与组织。即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与理念,也要将其整合到当前的做法中,而不是改变原来的方向。
对于如何进行跟进,作者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系统,那就是: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进行修正,然后再:告知☞演示☞尝试☞观察我☞表扬我的进步或进行修正,重复,重复,重复这个过程,直至真正成功。
是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指导、支持与问责,而不是一味地催促与禁止,如此才能帮助孩子,也是帮助自己更快地做到“知行合一”,不是吗?
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到你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