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说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对舒适区的定义却有些模糊点,挺多范围无法统一;
2、实际舒适区就是自己的习惯、怕麻烦的界限,完全能用“习惯”为界线;
3、通过习惯找到舒适区,当意识到正在习惯里,刻意打破一次,随意打破次数增多,习惯也就不再习惯;
4、不是所有的习惯都是舒适区,只是利用习惯做舒适区的“自我解释”;
5、下一步行动:
(1)需要改变的习惯可以打上舒适区标签,通过刻意的多次打破,慢慢降低不适,类似系统脱敏法;
(2)可以使用微习惯策略迈出舒适区,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二】
1、感慨很多人一开始都是善良的,可能这是后天的教育所致,也可能是人性本善,但中间过程一些人经历了不同,最后变得冷漠、变得不善良;
2、善良被伤害,于是打不过便加入,反过来成为了恶,有些恶甚至并非出于本心,只是愚蠢被动导致;
3、听过这么一句话:未尝其苦,不劝其善。可能人们本是善良,没经历过他们的遭遇,实难理解为什么会变不同,有一点点同情这样的情形;
4、下一步行动:
(1)伤害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直接让属性逆转,不要轻易尝试劝导一个受过伤害而变恶的人,因为自己根本不了解对方承受过什么;
(2)提防一些因愚昧而作恶的人,可能本同是善良的人,但愚昧蠢笨惯了会导致危险;
(3)遭受恶的侵害,第一时间应远离,打断责备报复的情绪,马上止损抢救伤口,修养生机再做打算;
(4)去掉圣母心,除非能不自私的全心全力付出帮助他人,区别于同情心;
(5)要相信世间仍是美好多过丑恶,这会让自己过得更阳光、积极;
【三】
1、当待办事项特别多,第二象限紧急的事集中出现时,赶进度的多面出击,反而觉得什么都没能做好;
2、第二象限的任务容易成为未来的隐患,变成为第一象限紧急且重要的任务;
3、自己在第三、四象限的剥离上做得不够好,生活中还是很多琐事扰乱节奏;
4、下一步行动:
(1)一次只处理一件事,在没有第一象限任务优先处理第二象限;
(2)经常检查第二象限,主动减去第三、四象限的任务安排;
(3)过于放松的阶段容易出现集中任务,要警醒这种松懈导致的“任务潮”,原因很可能是“道德许可”的心理;
【四】
1、有些事由于太过简单,我们不会在意细节,而生活中的细节一旦没注意,被养成了习惯会一直错误下去;
2、比如拿筷子持笔的姿式,敷衍尴尬的假笑,紧张时的小动作,吃饭吧唧嘴,这些都是细节,也都是无意识养成;
3、要改变这些细节,首先需要看到,然后再用新的细节代替,难在我们有时并看不到,亟需一面有反馈的镜子;
4、下一步行动:
(1)重读“约哈利窗”相关,整理待写资料;
(2)要有意识的收集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管角度和好坏,这些都是镜子;
(3)留意区分那些专门把人照得变丑的镜子……
(4)提高自我检视的强度,得更认真对事件进行复盘反思;
【五】
1、随着从书中读到越来越多“曾经的知识”,让自己意识到人生必走的路就是“非走不可的弯路”;
2、也不太确定是否全部人都这样,但人性中包含太多缺点和短视,而这些都早早能从身外看到、知道;
3、曾经有前辈跟我说过同样的话,我那时自认会有不同。现在还是同样的话,但我变成了那个说话的人……
4、下一步行动:
(1)摆正普通人的心态,要保持谦卑和敬畏心;
(2)即使再有信心和不可一世,也要脚踏实地做事;
(3)记住“真正的聪明人下笨功夫”,不要自认聪明;
【六】
1、旁观者视角,跳出自身来看待,会让自己更理性,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武器;
2、不管是RAIN还是自我检视,甚至是正念观看自己的“小我”,都有类似的旁观者视角;
3、有些情绪和念头,甚至是自身的状态,只要我们能从旁观者视角“看到”,就能找到源头和改变的策略,看到是重要的一步;
4、下一步行动:
(1)建立“旁观者视角”检视,举一反三到各场景应用;
(2)以第三者来分析解读情绪,尝试替代RAIN四步法,未来准备建立自我检测的流程清单;
【七】
1、之前思考人们只有从更长远的视角或更大格局,才能看到更大价值,意思人们要从长远利益和大周期衡量事物;
2、看到一段类似的话,提到人们除了要考虑后续结果外,还应想到更远的“后后续”结果,因为这两部分可能是相反的,会造成重大决策失误;
3、比如运动锻炼的直接后续是身体疼痛和疲劳枯燥,但这个“后后续”的结果则是通过运动锻炼能强身健体,获得健康。这后续和后后续就出现了相反体验,如果想不到后后续,则因后续的偏差影响到决策;
4、很多事情的“当下”都是后续,而长远的未来就是“后后续”,这也验证了李笑来提到的“活在永恒的未来”;
5、下一步行动:
(1)给事物进展增加“后续”和“后后续”视角,思考这两个结果再决策;
(2)如无必要和特殊,要慎重的选择“后续是好”但“后后续是差”的决策;
(3)提醒自己要拉长周期考量,决策完当下也要分析未来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