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若干年来有史以来第一次评选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学校为单位,基本上每校都有那么一两个名额,推荐后在进行全县遴选。
这几天对照文件,仔细琢磨了一下,感觉到教学研究中心主要是推崇现场类的教学比赛类的老师,主要分为“师德素养”、“教学资历”、“教学业绩”、“教科研”、“示范引领”,前后对比了一下,大多数老师如果说有差距的话就是在教学业绩这一块,因为这一项占了45分,其中承担过课堂教学大比武、优质课、教学基本功(含现场展示、现场命题)、教育教学素养等比赛材料占了30分,平日里自己积极参与的的省级的教学资源的各项活动,包括(微课、课例、录像课等之类)才占了5分,有点悲观,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的材料还是挺多的,但依据现有的评选精神,可想而知就只有区区5分,即使有再多的信息技术附带的学科证书,或者是有省级一等奖几张也不及现场类的“市级二等奖”一张证书,教人该怎么想?
赣教云的在线活动的证书获奖难不成到了真正评选的时候,份量如此不对等,有点想不通,要知道有时要想获得一张省级一等奖的微课证书是何等困难,但是这样的证书往往到了地方上评选一些什么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给力。当然如果自己是信息技术学科,或许情况就不一样了。
综上所述,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多参与一些现场类的教学比赛,不然后果你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