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村在顺治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授秘书院侍读。这当然是个清流虚职。秘书院,我怀疑跟宋朝馆阁差不多,那时欧阳修、苏轼这些大文人,都有馆阁经历。
吴梅村在秘书院,主要是在南苑编书,比如《顺治大训》《内政辑要》《太祖太宗圣训》《孝经衍义》。看得出来,主要是老板语录、朝廷大事记、名著导读。
顺治对吴梅村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有次聊天,吴聊起两个弟弟是生员,顺治帝讲了个笑话,留在谈迁的《北游录-纪邮》中。那个笑话大概说:外国进贡两猿,宫里喂白米,一头吃一头不吃,有人说,那是是“一熟猿、一生猿”。可能古今表达有异,反正我觉得笑点不是太自然。但《北游录》上记载大家笑得很开心——不知是真开心,还是陪老板开心?
有一次吴梅村生病,顺治“抚慰备至”,允许他放下工作,提前从南苑归还疗养。还有时让吴梅村画了画送宫中给他。
在此期间,不少汉官被外放京城,包括几位同修《顺治大训》者。但吴梅村不仅没有外放,而且侍读一年多即被提升为国子监祭酒。
作为一个文人,自己得到老板肯定,你会怎么想?实际上,对顺治来说,既然要稳天下守天下,某种程度上善待天下,也是必然的选择。超脱一点看,明清有何区别?对老百姓来说,让我安稳吃好睡好过好,就挺好。所以,吴梅村对顺治的态度,又能差到哪里去?
在《圆圆曲》里,吴梅村说“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将士痛苦,而吴三桂将军只不过为红颜。但到了吴侍读期间,他写《绥寇纪略》,提到 “上崩之后三十三日,而吴三桂请本朝大兵入关,大破李自成于一片石”。另一处又说“春秋大复仇,然孰有身殉下宫之难,子效秦庭之节,如吴宁远者乎?”
——请本朝大兵入关,是请哦。
——效秦庭之节。说的是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楚复仇,大胜。伍的好友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之后到秦国求助,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国,史称"哭秦庭"。秦哀公亲赋《无衣》,发战车五百乘,遣大夫子满、子虎救楚。吴国因受秦楚夹击,加之国内内乱而退兵。楚昭王复国后要封赏申包胥,他坚持不受,山中隐居。那么,吴三桂就是引清兵伐李自成的有功之臣?
——身殉下宫、子效秦庭一句,是指吴三桂之父吴襄殉明,吴三桂效秦庭之节。褒义。
总体来说,顺治作为大老板,对吴梅村其实是不错的。包括后来吴梅村找借口当伯母嗣子、请假返乡,顺治还“亲赐丸药,抚慰甚至”(这是吴梅村写在《与子暻疏》里的),够意思吧?
当年吴梅村会试得榜眼,还记得吧?崇祯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如今,顺治呢?所以,吴梅村在清廷与明廷,两边待遇都不差。亦惟如此,他内心实在纠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