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镇是边陲小镇,坐落于邻国对岸,中间相隔四五十米的界河,小镇虽小,但也还算热闹,民风淳朴,左邻右舍吃饱没事干经常坐在门口一起聊八卦,是非就是这么无中生有起来的。
小镇上有一条十字街,名为是非街,不过二十开户人家,却能将勾心斗角演绎得淋漓尽致,表面上的邻居,有说有笑,背地里闲了又跟张五说许六老婆的坏话,为了使自己的片面之词立得住脚,毫不吝啬的夸张渲染,流言蜚语就在这些人口中不断改造瞎编,一传十十传百。
而外婆家则住在邻街,靠近武神庙。外婆没读过书,一字不识,但缝补衣服的手艺精湛,靠手艺养活了孩子们。一共生了10个孩子,2个儿子,5个女儿,夭折了3个。那年代重男轻女盛行,有些因养不起那么多孩子,生下来看到是女儿就拿去埋了,生下儿子就留着养,古老陈旧的思想观念操控着她们,生儿子有面子,没儿子做人都低人一等抬不起头。好在外婆并不是狠心的人,再怎么重男轻女也不会对女儿做那种丧天良的事,但处境也好不到哪去,女儿时常被打骂,赚钱补贴家用,供哥哥弟弟读书。
而外公小学毕业的水平,却写得一手好字,精通算盘以及做账目,与外婆结为一家,耕着一亩三分地维持家里的伙食,顺便兼职帮别人算账记账,省省俭俭的拉紧裤头生活养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时与邻国的距离不远,就一条界河,那会还赶上打仗,吃穿都成问题,经常随时随地就要走五公里外的防空洞躲避战火的误伤,战争稍微停歇,又马不停蹄回家,在哪都没有自己的狗窝舒服踏实,有些人不幸中了弹药身亡,有些则因上山砍柴不小心猜中地雷被炸,邻国时常冲我们国家边境的人们瞄射,外公的牛替外公挡了致命的一枪,才得以在放牛中侥幸逃生。
持续了几年的战火,最终以我国战胜为结局画上句号,两国边境重新恢复安宁,但日子还是很贫苦,生的孩子多,每天一锅稀粥,米都很稀少,只是喝个米汤垫胃罢了。外婆的几个孩子也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大儿子可以什么都不干,只要专心上学,家里的鸡腿红烧肉都会留给他,女儿们只能喝稀粥,干编织补贴家用,供大哥读书,女儿们一边上学一边通宵达旦编织凳子桌子,同时还要照顾幺弟。因外婆没有读过书,虽然她也觉得外祖母的做法有失偏颇,但她却还是延续了外祖母的做法——重男轻女,大女儿上学的课本,被外婆撕烂扔进火盆里,还因大女儿的皮肤白皙,而时常用粗劣的话头伤害大女儿等等数不清的伤害,外婆把外祖母对她的不公,都发泄在自己女儿身上。重男轻女既是她根深蒂固的偏执,同时也是她发泄自己心中不公的出处。
转眼间的光景,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善恶的轮回也得到了应验,备受疼爱的大儿子和幺儿没出息的啃老,反而是女儿给这个家长了脸,一个个经商有所成,光耀门楣。
而我则恰巧降生于这个大家庭中,排行第三的女儿便是我妈,一声啼哭,响彻家族,在大姨妈二姨妈连续都是生了两个儿子的情况下,我妈生了第一个女儿,她们兴奋不已,连取名字都用字典挑挑选选一天一夜,最后定为歆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