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余秋雨的书,他的黄州突围一文里说,苏东坡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码。
不论相隔大洲大洋万水千山,只要略知中华文化,一定知道他的中秋词明月几时有。学前少儿也能颂大江东去浪淘尽。
苏轼一生,绝不仅仅是文采斐然,他用自己一生践行生命哲学价值观。
当出川科考,一举高中,意气风发。沿长江过三峡,“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与弟子由分别。写信和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泛舟西湖,他用敏感的诗人之心下笔即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丧妻十年,小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凄美动人。
王安石变法,他悲悯百姓生计困苦,批评新政。没想到后来乌台诗案被捕流放。越贬越远。
他经历世故,看过繁华倾颓。反而赋出《前后赤壁赋》。
再贬,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最后即使被贬琼州,仍然能活出自在。
近期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更多细节和领悟。希望能再一睹先人风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