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40731/58357216097fcf2c.jpg)
最近,关于华为的报道特别多。每一次都把我们的心提到嗓子眼,我们希望不再受制于人,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走得顺利一些,能走到科技的前沿,能有一些振奋国民精神的消息。而风口浪尖的任正非说起了基础教育,说到了国家振兴最终仍然是教育的振兴,实乃真知灼见。
经济的发展要靠企业,越是大企业压力越大。当你成了别人的对手,才会引起别人的重视。一次与一个企业家交流,我对他叱咤商海十分叹服。没有想到他却说:真想成为一名老师,每天与学生打交道。商海是紧张的,是竞争的,甚至有的企业平面十分风光,一场风雨之后就会化为乌有。他说,不是你有产品就能够生存,生产,销售,再发展,哪方面都不能出问题。产品要有影响,要被顾客接受,要有创新与发展,今年的东西明年就可能被别的企业超越。研发技术特别重要,要还有资金与人才的支持。你不知道每天早上一睁开眼,想到有那么多人需要你发工资的压力。相比而言,你们在课堂上多么轻松呀!
基础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公民,关乎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站在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角度多一些思考,对我们工作多一些反思,从而更坚定我们教育信念。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样教书?小学阶段如何在教书中育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我们今天所特别强调的双基问题在孩子未来成长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我们教学中有哪些是无用功甚至是反教育的行为?……这种思考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焦虑与痛苦,但是只有深刻反思才能够让我们的教育观更贴近学生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发展呼唤优秀的教师,但是优秀教师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培养出来的。前段时间,有老师询问我教师招考的问题,这位老师对于现在招考非师范类的毕业生当老师特别不理解。我说,根据我的观察,上级政策还是切合实际的。现在高考后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每个班前二三十名的几乎没有。连续十多年来基本如此。能够在高考中位居前列者,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与人本身的天赋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生报考师范未必是热爱教育,更多的是无奈的选择。如果限制师范专业报考教师,无非就是限制了优秀的人才迈入教师行业。现实是十分残酷的,作为国家政策只能引导而不能强制。人才的流动体现了人们价值的追求。相信国家在政策上会进一步调整以有利于师范类院校的发展,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走进学校当老师。
我们当老师的,不必妄自菲薄,需要以更大的情怀面对学生和工作。身在教育才更懂得教育,体会到国家的难处,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教育自身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