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初升的太阳映红了半边天,沐浴在阳光中,行走在上班的途中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不料,天气突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现在,雨停了,我的心情也跟着平静了下来。天公真懂我,上演了一出我的心情变化图。
上午的语文课上,孩子们跟我配合默契,上完课后心情大好。到了下午的作文课,讲完后面对写不到主题上、不会表达的孩子们,我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的心情。今天的作文课是让孩子们根据主人公、时间、地点来进行自由编写童话故事。第一遍讲解过后,孩子们打草稿的过程中,我在教室巡视了一番,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编写的童话故事中没有习作提示里的主人公。看来,他们只关注了提示中的这一句“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如小公主,月亮。”而没有关注最重要的这一句“故事里有哪些角色?可以从上面任选一个或几个。”尽管写之前,已经从学过的四篇童话故事的命题中跟学生探究了童话故事命题的方法。但由于主人公的偏差,题目也自然需要再讲解一次。
于是,第二次讲解开始了,这一次我也顾不了会不会限制学生思维了,直接命令他们文章的题目中必须要有提示中的主人公,接着,让学生根据主人公想想题目可以写成什么,故事的内容必须围绕题目来写。
这时,教室里热闹起来,翻书声,撕纸声此起彼伏。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表扬了一个最安静的同学。这时,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他们开始重新打起了草稿。这一次,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围绕故事内容根据提示中的主人公命题,比如:国王与玫瑰花、勇敢的国王、善良的国王、神奇的玫瑰花、国王与啄木鸟、啄木鸟公主……内容上,基本也有想象力,有起因、经过、结果,但是故事的情节不够生动。我随机以孩子们每周二晚上看的《西游记》为例,问孩子们:“《西游记》好看吗?为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起手发表自己的看法。“你们看了三四集了,唐僧师徒取回真经了吗?”我追问道。“孩子们,如果唐僧把孙悟空从五指山下救出来的时候,孙悟空告诉唐僧它一个跟头就十万八千里,直接把真经取回来。那你们还觉得有趣吗?”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都开始摇起头来。“正是因为有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们才看的那么有趣,这部电视才那么吸引人。孩子们,让你们笔下的故事情节曲折,写起来才更有意思,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的话音刚落,就有孩子提笔开始修改习作。
一节习作课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心情跌宕起伏。是我之前太高估孩子们的能力了,备课没有做到细致,才导致这节习作课的失败。同时,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总觉得讲解过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讲解过少又往往会导致学生的作文不够生动?这个点究竟该怎么把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