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培根
人生第一好习惯应该是读书。
先莫论读后能懂得、收获多少,单从在读之前升起想读的念头开始,到“读”这个行为结束,人的心情应该是平和甚至快乐的。因为文字是死物,没法和带着怒气的人争吵,最多送你一条冷板凳,让热屁股贴上去后,冷气再从尾椎贯通脊髓直冲到天灵——火气降下去了,翻开书才有意义。不然带着怒火翻书,有时不是浪费自己的钱就是得赔人家的钱,不划算。
平和与快乐很好,也许能帮人长寿,所以同理,读书也许能帮人长寿,也许。
至于懂得多少、收获多少,佛说看机缘,直白点儿就是要么凭脑子,要么凭以前读了多少。读的多懂得多,相信前人说这句话的时候,确实是抱着诚不欺后人的态度去说的,万幸。
若谈读书时的读法,能坐着就别站着,能躺着还是得坐着。站着腿酸容易分散精力,躺着又对眼睛不好,如果一不小心睡着,书砸脸上和被人吓醒是同一效果。坐着读书,姿态既可以万千,书也不会伤人,兴致来时还方便作摘录——带着兴致写的字总会比平时的更灵动些。
要是能和书中所言产生可用言语表达清楚的共鸣乃至感悟,那一定得趁热打铁记下,说不准将来某日能有机会用上,又省去一番费思量。至于能不能青出于蓝,佛说的,看机缘。
书是喜静好学者的苏杭,毕竟这世上极安静的地方不多,辽远的宇宙算一处,空无一物的隔音密室算一处,书里亦算一处。前两处总逼人静中求动,待久了既筋疲力尽也会让人发疯;后一处却能让人学会闹中求静,即使待久了,也不过让人发懵。
况且若非年少求学时一年不过几次的攸关生死荣辱之刻,没什么特殊癖好的聪明人极少会主动置自己于窘境,那需要莫大的勇气与牺牲。
读书是求索时的需要,也是无聊时的消遣。
若为求索,实应多方探究,择言而思。他人思想如镜,想照清自己,除开要拂去时间积淀下的尘灰,还得选个大小能和自己相匹配的才有用处。那些抱着海纳百川、无所不纳态度去求索的人,要么全能,要么全不能。
若作无聊时的消遣,则与求索时恰恰相反。无聊时阅读,正如与朋友相会畅谈,时而关乎往昔岁月,怅惘追忆;时而关乎人生前路,嬉笑畅想;时而关乎家国寰宇,慷慨锐评。无所不谈,无不畅快,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沉醉入迷时,开卷闭卷不过一瞬,一瞬所得,如果能和同道中人共论,实为快事。但读书只是一种习惯,这习惯虽好,却不具备普遍的神圣性,因此真正在读书时,实无必要广发通告,引众来朝。众口难调,君之所好,或为他之所恶。人啊,最怕相较。
哀哀生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