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的初试成绩开始查询,不负家长和看客们的期待,网络上又开始出现大批“晒单”的考生。
说实话,今年看到的这些“网传”成绩单相比于去年的成绩,真是“温柔”了不少。
还记得当时450分以上的超高分成绩单到处飞的盛况,家长和考生们把心都揪成了麻花状。
我看了一大圈,网上自主公布的初试成绩相对温和,再加上2022考研的几个“变化”,或许将增加部分考生的上岸成功率。
让成绩单先飞一会儿
查分的这一天,家长和考生都挺紧张。
各所大学成绩查询的具体时间不一样,各家欢喜与忧愁的先后顺序也不相同。
愿意“晒”成绩单的同学大多是对自己成绩颇为满意之人,然而我还能记得21考研成绩单中,看到报考复旦大学应统专业的477分;北师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466分,以及北大法硕非法学专业总分389,名次却是111名的惊讶。
今年,似乎还没看到多少450分以上的成绩单。
我收集的这些成绩单,分数多在370分~420分的分数段内,属于高分段,并不是超高分。 别人的分数只能是个参考,若非考研调剂,竞争还是在目标院校之内。任他人成绩再高,只要报考的不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大家就不形成竞争关系。
也就是“你高归你高,我低无所谓”。
所以,家长和考生还是要以本校本专业的报考人数,实际参考人数,招生计划名额和初试分数排位为主要参考指标。
各个大学的成绩单正在陆续揭晓,大家让成绩单再飞一会儿吧。 弃考率”和扩招名额双向增加,或可增加部分考生的上线几率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分数线”。
单一的成绩并不能说明问题,只有这条线,不论是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线”或“学院线”,还是更多人期盼的“国家线”,这才是成绩的“有效性”的判定标准。
然而,今年的这些线到底是高还是低,却有点破朔迷离,这缘于22考研的一些“小变化”带来的影响未知。
或许,这对部分考生而言,是一个机会。
比如“弃考”与“扩招”的双向增加。
2020和2021考研的弃考率都达到了10%以上,21年的“考研气氛组”就有45万人。
22考研的弃考人数虽没有完全统计,可从现有的官方数据来看,广东省的弃考率则有19%,陕西省的“考研气氛组”也占到了约14.3%。
即便22考研的弃考率与去年持平,在已知报考人数增加的情况下,乘法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以“专硕”为主的研究生的扩招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此处便不再赘述。
一边是“考研气氛组”的坚持退出,一边是高校扩招广纳人才的决心,双向一拉,让辛苦坚持在考研路上的考生们的上线机会增大。
天道酬勤,对于成绩在分数线上下游走的同学们而言,是个好事!
部分专业考试大纲改革,或可拉平应届生与往届生之间的差距22考研中,可能引来较大变数的当属部分专业初试考试大纲的改变。
比如金融类专业,将303数学调整为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一些高校的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将“多选1”的考试科目,改为“全考”,并各占不同比例的分数;甚至还有专业将原本初试的科目改为复式进行测试。
这类专业考试大纲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加了考生备考的难度,也是变相增加了试题的复杂程度。综合知识考查更要求考生展现个人的综合实力,对于科目发展不平衡的考生而言,是一种挑战。
同时,这种改变还有可能拉平往届考生和应届生之间的差距。往届生在此之前,只备考了单一科目。改为综合能力测试后,就需要备考新科目,时间优势被一定程度上地“抹平”。
该类考试大纲变化的专业出现大量超高分的可能性被降低,对于应届生来说,是机会。
22考研部分专业进行综合知识考查是第一次,初试与复试并没有历史数据进行参考。
各位考生的成绩与排名情况尚不清楚,一切还是未知数。
未知,就有机会,说不定部分考生能在各类科目的平衡之中,找到扬长避短的方法,突出自我。
一部分备考能力不足的考生,尤其是想从冷门专业下手的考生,在变化面前,选择退出的可能性更大,
这就加大了能力全面的考生的上岸成功率。
变化意味着机会,考生与家长可“静待花开”
考研初试成绩公布过后,从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开始,决定“命运”的分数线就将逐一公布。
实际上,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分数线大致已经确定,只待合适的时机公开。
家长和考生此时反而要冷静看待初试考试成绩。
今年,家中亲戚的孩子也加入考研大军,成绩出来后,满是欢喜。
据他所言,由于他所选专业方向较冷门,外加考试大纲的改变,实际参考人数还不足招生计划上限,他能进入复试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告诉亲戚的孩子,变化意味着机会,“静待花开”,但仍旧需要做好“第二手”准备。
不拿到录取通知书,万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祝同学们心想事成,顺利上岸!
来源:百度
我是揽小胜,认真做杂志。举爪支持一下吧~ (v^_^)v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