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初衷】
八年以来的体型缩影两问两答:
三年前,曾经有一位个把月未见的同事问我:“你是怎么锻炼身体的?怎么瘦了那么快,那么多?”
直到今天,遇到许久未曾相遇的小伙伴们,他们仍然喜欢这么问。
换做是两年前的提问,我总是很自豪的说:减肥简单的很,我想胖就胖,想瘦就瘦!
如今,当我再次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会开玩笑的跟他讲:你看我身高180,体重160,在科学体脂监测中是属于偏胖体质哦!
如果他是对健身非常感兴趣,或是真心想强身健体,我会再补充一句:其实也没什么难的,吃好,练好,睡好就行了。
简单的讲,我更喜欢用“3331”总共合计100%的数据来记忆,即:饮食占据30%的分量,睡眠占据30%的分量,健身占据30%的分量,剩下的10%留给天赋秉性。(个人理解,大神勿拍)
两个三年前的小故事:
【1】
有一次,在三年前的冬季有一回泡温泉,一位同事的爱人看到我们一行男生们,刚刚脱下浴袍准备下水时,由于只穿了个泳裤,随即开玩笑的口吻说道:
真是看不出来啊,平时穿着厚厚的衣服,一个个只露出小脸,一点不觉得异样。但今天发现个个都是怀胎两三个月,尤其是Z某某,真是刮目相看啊。
当然,这次温泉回家后,一段时间里,那段玩笑话常常的回荡在我的耳边,我也常常的反问自己,是继续“怀胎”下去,还是改变自己?
从今天的结果来看,我是选择了后者。
【2】
还有一次,在前往上山的路上聊天中,我告知了随车的两位年轻同事,自从上次春节前泡完温泉后,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给自己定下了减重20斤的目标,
而今天我从体重秤上得到的最终结果:两个月下来,成功减重25斤。
因为贵州的春季仍然寒意浓浓,故冬季厚厚的着装并没有怎么太大的变化,
以至于下车后,同事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我,说:虽然从脸型上感觉有点变化,但瘦了20多斤,仍不敢想象。
的确,我的脸型跟很多人比起来,是属于“娇小”的那种,如果穿上衣服只是露出脸的话,不论再胖,都是最后再体现在脸蛋上,属于那种“要胖先肥身,要瘦先减脸”那种体质。
所以才有了前面的女同胞的玩笑。
当今的现象:
近几年来,社会上掀起了狂热的健身浪潮,男女老少,有跳健身操、早上晨跑、晚上夜跑、公路暴走、踢毽子、各种球类运动、饭后刷步数等等如雨后笋般的一夜之间火了起来。
各类健身方式层出不穷,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至少从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到如今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里,让人民真切的感受到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再是矛盾的主体。
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越来越好的“高水平、高质量”生活,加之如“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让越来越多的人“无可救药”的患上了“富贵病”。
亚健康的人群比例越来越大,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各种疑难杂症纷至沓来。
而当每年的公司员工体检报告里,只有为数不多的“清白指标”与各种上上下下的“小箭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才让近两年的人们,又慢慢的觉醒到“革命本钱”的可贵,才有了渐渐回归了对健康身体的迫切追求。
当然,只要开始改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开启健身之旅的初衷:
虽说在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是参加工作后,也会接触到各种锻炼的机会,比如长跑、篮球、乒乓球、跳远、课间操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以自我意志为转移的,是强加于个人之上,非自我能动,最多时候都是同学或同事主动喊到起后,才有点半推半就的参与。
故很多时候都是跟在大学期末考试一样:充分的利用最后的个把星期或是半个月的时间,进行狂热的“临时抱佛脚”。
当然了,这种锻炼的结果,也最多只能撂下个“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勉强及格。
所以在没有自我主动意义上开始健身之前,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不过是中等偏下,再加上鄙人技巧拙劣了点,最后经常被周围的人定性为“软趴趴的大傻个”。
诚然,在读书年代,最讨厌上的课程表里,其实不是什么枯燥的历史课,亦或是绞尽脑汁的高数课,反而是大多数人喜欢上的户外体育课。
之所以讨厌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时候的我确实非常胖,用现在流行的BMI指数算出来定性为“肥胖”,
虽然达不到重度肥胖,但跟同学们每一次的合影,拿起洗出来的照片,我总是能够被第一个从人群中认出的——因为个人体型站位要大周围人一圈。
大学之前的中学和小学年代,肥胖的我总是有意的回避各种体育课。
每次上课最开始围着操场的两圈热身跑,总是小伙伴们都早已站在终点,擦着已经快要被风吹干的汗渍,三五成群嘻嘻哈哈的看着最后气喘吁吁跑不动的我。
每到那一段时间,总能感受到周围人嘲笑的目光,而自己的身体也确实不争气,就是怎么卖力都迈不动脚步,身上被汗渍浸透后,成像出来的一圈圈肥肉,则在空中不停地左右摇摆,仿佛像是游泳圈一样,在无情的嘲笑着我。
好在这种日子进入18岁成人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或许是身体发育抽条,亦或是营养跟不上,再或是进入大学后的课余篮球时光多了些——我的体重在身高增长的前提下,还略有下降。
但自参加工作几年后,面对高强度的压力,这里不单单是为了将工作做好做优所要付出的努力,
还有来自远方父母的期盼,终生为银行打工的房贷,各种加班值班才能完成的活路,非意愿所要参加的各种应酬活动,付出而无法得到理解的家庭生活,好心当驴肝肺的误解冤屈,异地不熟的局外人窘境等等。
太多的一切都不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一个个接踵而来,或又结伴而行,让你不得不感慨:做男人好难。
如果说,单单只是发句牢骚就能把问题解决了,那我可就要烧香拜佛了。
尤其是每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面对新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之前所有的努力又都要重新再来一遍。伴随着各种压力的不断递增和循环,我的体重也随着不断的递增和循环。
记得三年前有一次无意踏上家里的电子秤,当数值最终稳定在“89.8kg”时,我愣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那一刻我连忙走下电子秤,深怕有人看到这不可思议的数字。接着为了确认电子秤是否有误差,我跟家人再三确认了称的完好后,又特意的站了上去。
然而显示屏上,最终定格在略显“吉祥”的数字“898”,仿佛依然在无情的嘲笑着我的幼稚。
下称过后,回想前一段时间,伴随着新系统试机、老装置满负荷生产、来自多家单位的“各路豪杰”汇聚一堂,再加上新系统的设备材料经常性的“闹情绪”,“5+2”和“白+黑”就成了那一段时期的新常态。
用当时其他兄弟单位的玩笑话讲就是:“这哪里是破碎车间,应该叫破烂车间才对”;“你那里是收容所吧,怎么什么人都有,但凡老弱病残的都调到你们车间了啊……”
在称的旁边楞了一下,思绪又回到近一段时间:不论是回家上楼、车间巡检、加班熬夜还是搬运东西,都会不过一会儿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透支”状况,
之前还总是拿着单位每年体检结果——“全部一身轻”的空白通知单,而得意洋洋的时候,身体反而不识趣的出现了各种这样或那样的报警信号。
记忆犹新的是,当初下班在家里或是半夜三更接到工作来电都不怕,就怕是电话那头传来说是“XX号皮带被划穿了……”。
在我印象里,至少有三次,本来就已经加过一个24小时的通宵抢修后,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正在准备下山的车上等着时,我的电话又响了起来,说是又一台设备出现了故障,系统开不起机,必须马上抢修恢复生产,接着就又是新一轮的熬跟守夜苦战。
当时拥有“40+”条的皮带机车间(PS:平均更换2条/月,平均检修16小时/次)每每最后终于下山回家,爬着楼梯都是“脚打颤,身发抖,半步一步靠墙走”。而已经酸臭的工作服,以及上面粘附着的各种油渍和灰尘,更是用许久不见的女儿原话就是:“爸爸,你是去干什么了呀?身上怎么这么难闻哦!”
就连某一次的开会,有位了解情况的领导实在看不下去了,在他发言里最后特别说道:我们某些年轻的同志,不要一味的就知道工作,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自从那次开会后,我思考了几个晚上,或许是压力太大了,又或许是身体太疲惫了,再可能是以上两点,让精神绷得太紧了。以至于连续几个晚上都是失眠,并且一到洗完头的时候,才发现冲落在水池的头发甚至快比泡沫多了。
当然,不光是自己和同事发现了一些异样,就连家人也从原来对我的工作牢骚满腹的态度,居然某天换成了提醒我要注意身体状况了。
一家三口的自拍,我的大脸再次成功抢镜,用爱人的玩笑话说:身高180,体重180,你这要是胖成“地球仪”的节奏吗?
好在经过齐抓共管的各种努力,那一段今天想起来都还可怕的岁月,还是挺过来了。
如今回想起这些,感慨岁月如歌,有压力的日子固然很好,可压力超过阈值后的结果,同样是无法预料的。
不论是从朋友、家人、领导或是同事的善意提醒里,还是从自己的身体真实反馈下,都在劝告我要做出点调整了。不然真到了不法挽回的地步时,可就追悔莫及了。
“尝试着去改变”——应该就是我那时,真正开始健身的初衷吧。
摄于狗年正月初三“1308观景台”【未完待续】
《我的健身之旅》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