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高效能人士,必须做出积极主动的自我改变,那么,怎么做才是积极主动的自我改变呢?
从本周开始,作者提出了关键的几个原则,第一个就是:拒绝消极语言。
第六周:拒绝消极语言。
试试一整天都不使用任何消极语言,比如:“我不能”“我不得不”或“你简直让我发疯”。
问问你自己:我的语言是不是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
消极语言很确切地表明你将自己看成是环境的受害者,而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人。
作者的话:推卸责任的消极语言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他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
有一个皈依佛门的居士,算是曾经的同事,当年他给我讲过一件事。
大约在二十年前吧。那个朋友刚学了一遍如何安装一种设备,然后就接到了任务,去客户现场安装。
到了现场,遇到了困难。后来发现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只是他学的时候不够专注,仅仅学了一遍,没能把所有可能性全部了解到,结果现场出现一点意料之外的事,他就有些抓瞎。
据他说,当时他就一个劲儿地悄悄念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是皈依了的居士嘛,后来突然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圆满完成了安装任务。
他跟我说,绝对是菩萨显灵了,给他提供了帮助,让他灵台清明,想到了办法。
我说,不是的,跟菩萨没关系,是他念诵菩萨的过程,相当于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暗示,让自己冷静下来,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事,当然我并不信佛,跟佛门无关,也是有关心理暗示的。
二十多年前,因为原单位收入的微薄实在无法支撑生活,决定外出打工。那个时候找工作并不方便,比较重要的机会是国展举办的招聘大会。一年就那么一两次,错过了就需要等待很久。
然而那天早上突然发烧,体温计显示的是39℃。媳妇劝我不要去了,我说不行,一定要去,因为机会太少,几乎就是过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坚持着去参加招聘大会,我相信自己,相信能够战胜发高烧的身体不适,完成找到工作的任务。
一方面是给自己鼓劲打气,一方面也要考虑最坏的情况。理智永远要成为行动的最终依据。我想到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做了应急安排。
本来计划我自己去,现在需要带上媳妇一起。当时的想法是,一旦我坚持不住,甚至晕倒了,身边有个人马上送我去医院。
事情还算顺利,那次也确实找到了期望的工作,工资一下子由原来的不到一千跳跃到四千五,绝对是一种质的变化。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相信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一定程度上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平时跑不快,可是一旦后面来了吃人的老虎,在这个人命关天的重要节点,一样可以跑的飞快。尽管跑过以后会瘫倒在地上。
这样的应激反应,是人类百万年进化的结果,不然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人类存在。因为如果失去了这种应激能力,是没办法应对地球上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
然而这样的本能,距离提高自身效能的要求,还差太远。提高自身效能,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必须在很长的一个时期,甚至一生之内都要持续坚持,这就不是依靠本能所能完成的了。
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一直能坚持做到发挥出来自己最大的潜能,是本周内容的核心。
首先就是思想意识的彻底改变。惰性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特质,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时时刻刻主动提醒自己存在这个惰性,是第一步。
拒绝消极语言,其实就是与惰性开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惰性无处不在,稍不注意就会跑出来影响我们提高效能的努力。
做个勇者,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从拒绝消极语言开始做起。
拒绝消极语言,其实正好符合心理暗示的理论。
做了父母的,大约都知道鼓励教育法,经常用类似“宝贝儿你真棒”这样的说法来表达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在受到鼓励的同时,找到了正确与错误的分界线,然后在不自觉之中走入了正确的道路。
我们平时与人相处,如果要给别人提一点意见,也常常通过类似鼓励的说辞。比如觉得对方努力程度不够,不会直接说“你努力不够,要加大力度”这样的话,而是说“你已经做的不错了,假如再努力一些,结果会更好”。
这样的说辞,表面看似乎是彼此面子的保留,其实深层次的理由,应该也是鼓励式批评,很容易为别人所接受,更容易达到效果。
由此也想到工作总结的篇章结构。一般都是用较大的篇幅来记述成绩,而对错误的认识,篇幅要少的多。
这不等于错误就一定很少,其实也是符合心理暗示理论的。我们一年来取得了许多成绩,存在的问题并不多。那么在来年的工作中,就会不自觉朝着多多创造成绩,极少犯错误这样的方向前进。
拒绝消极语言,就是拒绝认同自己的失败,从提高自我效能的角度,就是拒绝影响效能提高的不利因素。
有关心理暗示方面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了很多书籍文章来讨论,不需要我做过多介绍,只需要能够认识到心理暗示的重要性,认识到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乎成败的作用,这就够了,就足以让我们警醒,让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
但是有一个方面,需要格外注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
故事的名字是《状元与乞丐》。
有两个人,小时候遇到算命的,分别给他俩算了一命,说其中一个长大了会中状元,而另一个长大了会做乞丐。
(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那个被认定会做状元的,觉得既然将来肯定会做状元,那就不需要付出努力了,每天无所事事,不学无术,结果长大以后别说中状元了,连基本的谋生手段也不会,最终败光了家产,成了乞丐。
而那个被认定要做乞丐的,却不愿意相信什么命由天定,他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刻苦学习,极端努力,然后参加科举考试,连中三元,做了状元。
我讲这个老掉牙的故事,是想说明一件事,就是心理暗示仅仅是一方面,自身的努力才是关键。
拒绝消极语言,是一种心理暗示,仅仅提供了让自身成长的较好心理环境,但决不能等同于已经做出了努力,更不可能等同于取得了突出成绩。
最终成绩的取得,真正依靠的还是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艰苦的付出,是永远不可能收获美好未来的。
作者强调的,是拒绝宿命论,是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行动来克服宿命论带来的消极影响,让自身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来完成的,这样的过程,才是成为高效能人士的唯一法门。
作者强调的第二点,是遇到问题要向内求,这也是拒绝消极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只有认识到唯一能对自己做出影响的,只能是自己,那么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论犯了什么错误,就会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认识到不足,真正改正自身的错误,真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怨天尤人,都要用积极主动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处世态度,才能引导自己提高效能,不断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