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学历不高,知识面不足,能力不强,口才不好,或者自己做事情太拖延,没自信、没勇气等等,这些负面的想法经常会在睡不着觉的某个夜晚窜出来,让自己的内心很不平静。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对自己评价的人,从小是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长大后就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期望。
该怎样面对自己心中的声音呢?
有一本书会让你拨开云雾,见到更清晰的自己。
它就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医生斯科特·派克,用自己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的案例为支撑,为我们分析了关于自律、爱、信仰和恩典的一本好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自律、爱、信仰和恩典,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作者在本书的 一开始就这样写道:生活中苦难重重。
也许你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充满苦难,而仅仅是一些小小的挫折或失败,也许你的生活正因为有了亲人的呵护而显得过于苍白和平淡,你自己从来没有做过自己。
无论怎样,你都会对眼下的生活有一些不满意,一些怨怼。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也许刚刚相反,你很知足常乐。你总是说服自己要有一个好心态,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
无论怎样,你每天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番风顺、风平浪静的。
当你对生活中 的一些困难和挫折甚至无聊觉得不满时,惟有自律可以解决。
自律是什么?
它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 忠于事实; 保持平衡。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四个原则。你就能真正实现自律。首先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是想着快快逃避开还是急忙解决掉、远离困难呢?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推迟满足的表现,而是想赶紧进入到舒适区。
这是人的本能,但对于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却没有丝毫好处 。
正确的做法,是接受现实,推迟让自己很快舒服的感觉。感受苦难,明白苦难正是让自己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必然经历。
无论是罹患重大疾病、亲人离世、婚姻破裂,还是面对美食、安逸的诱惑,都需要时时去训练自己养成推迟满足的习惯。
你想改变现状,你要承担起改变的责任。而不是,总是说:“都是因为某某人,我才这样。要不是因为某某事,我怎么可能这个样子。”
总之,如果总是一幅让别人负责的样子,你就总不会为自己的成长和改变负责,那就永远不会真正地改变。
人为什么要自律?
因为爱。
爱是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能获得滋养的主动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想法和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法。
爱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为对方的所需去做一些什么。有时候,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有时候就是无条件地接纳,是充满爱心的倾听。
爱一个人,不是陷入情网式的感觉。陷入情网错把自我界限的崩塌当做自我界限的拓展,把性的冲动当成了爱。
人生就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爱一个人,当与他人起冲突后能理性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批评指责或者假装漠视。爱一个人就会想让对方也变得更好,但采取的方式却是小心翼翼地谨慎地思考和建议。
爱一个人有失落的风险,投入的风险,爱一个人就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爱一个人还需要自律,要倍加珍惜,妥善使用,避免滥用感情。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也许明白了这一点,在爱的路上,就会少一些恐惧,多一些勇敢。
爱真的很神秘,为什么有的人童年也经历过很多伤痛,却健康地活到大了,而有的人即使遇到一点点挫折,却有轻生的念头?有的人遇到很多次危险,却总是能化险为夷?这又是为什么呢?爱和信仰有关,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的,或者善,或者恶,大多数都是因为小时候家庭的影响。
这就是恩典的力量。
恩典的发生有时候无法用科学思维来解释。但确实又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有宗教信仰和彻底的无神论有时候都有些过于绝对,世界上确实有一种神秘地力量在操纵着人。这一点随着时代的推移,也许会被人们所认可。
然而,知道了这些,就能变得非常自律,生活就会沿着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吗?不是的。
也许你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还是迈不开自己的腿,还是容易陷入一个个情网中无力自拔,但你的身体里即使有一种力量在把你往下拉,这就是熵的力量。
让自己难以自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懒惰。懒惰会产生邪恶,但也有一种力量总是积极向上,让你不断变得更好,不断追问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更好的自己,都在路上。
想到这些,我们的心也许会更平静一些,更能原谅自己一些,我们在慢慢变得更好。这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