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四
来自《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
P115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239752/7c693b36019f7939.png)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https://img.haomeiwen.com/i2239752/f5ab187bcea62bda.png)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
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定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人与人的地位、财富、角色与人际关系不尽相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的关注圈可能会小于影响圈。(见图3-7)这说明此人由于自身的缘故,在情感方面缺乏远见和判断力,消极而又自私,全部精力都放在关注圈内。
![](https://img.haomeiwen.com/i2239752/10614a19192bdb2f.png)
积极主动的人虽然更看重自己的影响力,但他们的关注圈往往不小于影响圈,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影响力。
「I,重述知识」(可选)
什么是影响圈,什么是关注圈?
影响圈:关注点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人更积极主动。
关注圈:将关注点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不一定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可能超出能力范围,为人更消极被动。
「A1,激活经验」(必选,二选一)
1、请描述一件事,这件事最初你认为在关注圈里,但后来调整自己思路后,转到了影响圈,当时发生了什么,促使你产生了变化。
有了宝宝后想给她最好的,关注宝宝用品、营养、教育、和宝宝说话语气等科学养娃的各个方面,当自己或帮我带娃的人达不到我的要求时,我会很生气或消极对待。自己很累帮我带娃的家人也很不开心,当我调整思路后,将关注点放在如何爱宝宝后,整个世界都变美好了,没有对错,没有是否科学,大家都是爱宝宝的只是方法不同。
2、最近一周你面临的挑战或问题,他们属于哪个圈,当时你的瞬间回应是什么?
我接到一个管理岗位的面试电话,接到这个电话让我有压力,因为从来没有考虑过从事这类岗位,第一反应是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想打退堂鼓,属于关注圈。
「A2,规划运用」(必选,二选一)
1、将影响圈和关注圈教给他人,你如何讲解?
还有一个多月过年了,很多小伙伴脑海里飘过亲戚或朋友和你说过类似的话:
“如果我的孩子肯听话......”
"如果我的老板不那么挑剔......”
“如果我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
他们和你抱怨时用的开头是不是很耳熟。回想一下和你抱怨的人最终有所改变吗?还是下次聊天的内容雷同,换一个抱怨对象,中心思想没有变,强调“不是我的错”带着我是受害者的姿态。他们是无法掌控事情而抱怨,还是将关注点放在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上?
一个人花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比如孩子、工作、自我成长、健康等等,这我们称之为关注圈,关注圈内的事情有可以被掌控,也有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可以掌控的那些被圈为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会集中精力在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聚集能力后影响圈会慢慢扩大。相反消极被动的人会将精力集中在关注圈,一直找别人的弱点,或关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情,一直抱怨,为消极的态度找借口,消耗能量,从而影响圈受影响变小。
2、你的工作中一件事,属于关注圈里,你接下来可以做点什么,让这件事从关注圈转到影响圈,写出你的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