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群营销社群+互联网科技
五分钟阅读版《社群+:互联网+企业行动路线图》第三章 社群是互联

五分钟阅读版《社群+:互联网+企业行动路线图》第三章 社群是互联

作者: 君梅说 | 来源:发表于2016-08-24 23:07 被阅读316次

    《社群+:互联网+企业行动路线图》五分钟阅读版

    社群是互联网+落地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节:为什么不得不做社群?

    一、从人性的角度看社群进化

    按照勒维斯的观点,每个人心中都有原始的部落情结。所以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社会学家赛斯高汀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依附于各种组织。作为个体的人往往害怕孤独,总会想方设法寻找属于自己的圈子,从而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社群时代,鲜明的存在才是存在。而在人群里被同类识别,那就是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从低到高的需求层次理论,恰好可以解释这一演进过程。五层需求层次中,最下面的两层是生理和安全上的需要,如今互联网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人们的“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中间两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恰好是“社群经济”可以填补的。

    二、从市场主体的维度来看社群发展

    营销大师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说到,工业时代的产品营销以产品为中心,讲究标准化与规模化,重点是满足消费者从无到有的需求;信息时代的产品营销以顾客为中心,讲究的是顾客至上,目的是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与同一顾客的多种需求;社交时代的产品营销已经上升到价值驱动营销,追求的是人文中心、独立思想、精神内涵,是典型的多对多营销,也就是所谓的社群经济。

    现在,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本身要更新,而移动互联网无时不刻正在催化这种更新的速度,正如马化腾所言即使你什么都没错,就错在太老了。

    面对一个认知盈余的互联网时代,80后的诉求是找身边的人,90后的诉求是找同类,这是最大的区别,也是兴趣社交最大的机会。年轻人正在更好的利用社会化工具,以不受传统模式限制的方法扩展他们的能力,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懂的得更多有用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不像我们懂得那么多已经过时的观念。

    三、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维度看社群未来

    互联网的革命意义,从关注人机交互,重视机器联网和信息共享,转为关注人人交互,重视人人联网和价值再造。

    互联网的发展,为社群的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以往按照地域、教育程度、收入、年龄、阶层来划分受众群体,如今按照兴趣、价值观、娱乐和生活方式等共同的行为方式来重新划分人群。从物理属性的分散到内在的重新聚合,这是信息开放和平台化信息交流的结果。

    腾讯CEO马化腾说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对原有的传统行业起到很大的升级换代作用。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根本的革新和解决方案是真正的改造升级自己的产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通过用户的主动诉求和智能分析用户需求,让用户深度参与其中。

    所谓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且解决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来指导、处理、创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第二节:为什么不得不做社群?(二)

    四、从产业升级的维度看社群本质

    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强调“供给侧改革”?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依赖人口红利和低成本来获取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价格优势,而疏忽了提升产品品质和打造品牌,一直以来采用的促销手段基本上就是价格战。传统的大规模的制造产销分离,造成了目前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价格混战等难题。目前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供给的无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

    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用户参与到商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

    五、从社会发展的维度来看社群属性

    人类社会每经历一次大的飞跃,其本质都是思维的创新。从蒸汽机的问世到人工智能进入我们的生产生活,一波又一波的新技术革命,不断推动着物质世界的进步,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而互联网思维开放性、共享性、创新性,更要求我们打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

    在个人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相互“连接”、相互组织的社会里,很多中间环节多余了,以权力和资本为中心对社会的控制模式,因此受到挑战。这种挑战,必将越来越深远。

    当技术模式、商业模式重新建构了人际互动的模式时,传统的社会结构就会解体,重新组织化。

    社会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正在从大的陌生人社会,向一个个可能相互隔绝,也可能相互沟通的小的熟人社会转变,换句话说,我们的社会,正在朝由一个个小的熟人社会来建构一个大的陌生人社会的趋势在走,也就是一个社群化的社会。

    社群主义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社群之中,而这个社群则赋予社群成员以共同的目的和价值,进而他们强调社群的公益和至善是最重要的。

    六、从企业转型升级的维度来看社群功能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时代,客户即一切,谁有大客户谁就有品牌。大家追求质量好,功能强,广告强势,铺到全世界。第二个阶段是流量时代,谁流量大谁就是品牌,同样要靠营销、靠渠道。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用户资源时代。用户资源和流量不一样,用户资源其实就是社群。如果以你的产品为中心,在你周围聚起一个个用户圈,不仅可以使产品不断迭代,还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社群是用户聚集的大本营,如果这群人喜欢你的产品,他们会全力以赴用自己的力量为你打开一片广阔的市场;如果这群人离你而去,他们就会四处宣扬你的恶劣服务、揭露你的产品缺点,甚至是发起抵制、抗议。

    七、从品牌营销的维度来看社群威力

    品牌社群的仪式和传统、行为规范、独特的文化等,能帮助消费者加深对品牌意义的认识,有利于用户借此来构建和表达自我。因而,社群成员更乐意借助于共同热爱的品牌来展现个性和进行交流。这不仅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还会让消费者更充分地了解产品的信息,另外品牌社群需要通过仪式来宣告它的存在,发出他的价值主张,并推动其发展。通过举行仪式可以强化品牌社群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增强成员间的凝聚力。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仪式从某种程度上具有社会聚集功能,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社群营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1、最直接地与目标用户进行互动、交流沟通

    2、最精准地收集目标客户

    3、最便捷地进行老顾客维护

    4、最低成本地推广产品、品牌、文化等

    5、最及时地收集和处理顾客反馈

    6、最高粘度地执行粉丝经济思维。

    传统互联网是因为品牌聚集一群粉丝,通过粉丝影响其他潜在消费者。而社群思维是用户因为一款产品而聚集,互动形成社群,然后用户深入参与到产品设计和开发传播中,提供他们的智慧,最后社群的存在而成就一个品牌。

    第三节:罗辑思维能成为中国社群模式的成功案例吗?

    逻辑思维背后的逻辑是,它通过内容运营(微信公众订阅号、知识类脱口秀视频及音频产品等),聚集了高达530万粉丝,通过发展会员和线下运营等方式,形成了国内影响力较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并通过社群电商(含O2O)实现了高达上亿的收入。这是一个内容+社群+电商的闭环。

    罗辑思维社群运营逻辑

    第一是小,只做点,就是“知识”,没有试图做线和面,商业转化也界定位为“知识电商”。

    第二是连接,不管是“天使小雏苗”、”霸王餐“、“会来事”、”跨年演讲“等等,都是希望将会员、用户很好地连接起来、互动起来。

    第三点是通过连接形成社群。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干什么。明确知道把这群人聚起来要干什么,比如做基金、做风投,甚至可能去做互联网金融。不能光把人聚一块就完了,是打麻将还是下象棋,取决于决策者。

    罗辑思维是做的非常成功的自媒体,但是罗辑思维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群。

    内容不是重点,听众数不是重点,愿意付钱的用户是重点。

    有用,不等于完成价值交换。喜欢看,不等于愿意付费。

    一般的圈子模式,是没有领袖的,名义上的领袖影响力其实很小,更多只是荣誉称号,做的也只能是掮客模式(中介),其本质,是弱关系的信息交易。而领袖圈子模式中的领袖,是信用集中承担人,是领导者,用个人品牌做了会员的信誉背书,从而降低了其他人的信用成本,是中介关系交易模式。区别于强关系交易模式的高成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建立感情),和弱关系交易模式的不安全性。

    领袖圈子模式,还是社群模式,都会遵循:

    第一,小团体。

    第二,情感沟通要深入。

    第三,要有核心领袖说话算数和背书。

    第四,要有价值利益为核心驱动力。(三种类型:1交易型,比如买录音资料培训。2互助型:圈子。3联盟型:一起接广告,或者广告费分成。)

    从会员招募、到产品品质、各种线下“高逼格”活动⋯⋯罗缉思维会成为一个成功得社群模式吗?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作者:卢彦(微信号no1luyan2015)财经畅销书《互联网思维2.0》作者最新力作《社群+:互联网+企业行动路线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分钟阅读版《社群+:互联网+企业行动路线图》第三章 社群是互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vo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