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3月4日报道,由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和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下属的艺术品研究保护机构联合发布的《2017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艺术品拍卖销售额为159亿欧元,比2015年大幅下降,降幅超过18%。
全球艺术品拍卖销售额的大幅下降,与近几年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不无关系。艺术品的传统交易模式是靠人情或者关系维护,渠道和画廊的品牌价值在这里也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这种“圈子属性”使得艺术品资源,尤其是高端优质资源,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近些年,国内互联网发展迅猛,不少传统的艺术品交易平台都盯上了互联网在线交易。成本低、消费频率高,是最吸引各大画廊、拍卖行进入电商市场的重要因素。一个被普遍引用的数据是,至2014年底,中国艺术品交易网站已近2000家。
艺术品线上市场这块蛋糕虽大,但投资收益周期较长,市场还未成熟,无论是学术性的衡量,还是精神感官的享受等方面都是个人化的,没有严格标准的规格来规范艺术品的价格体系。艺术品消费作为一种感性消费,应当突出个性主张,尝试新鲜玩法,走出专属于艺术品电商的一条独特道路。
据数据显示,中国78%的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都受到线上广告和舆论的影响,选择线上消费的人数增速比总体快两倍。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端玩家愿意加入到线上拍卖。
在2016年秋拍期间,包括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广东崇正、上海天衡以及国际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等均开展网络竞拍,争夺新拍卖渠道。国内最早做艺术品电商平台的赵涌在线,其优势是邮票、金银币、纪念币,线上的年成交额过2亿,线下也联合了泓盛拍卖,使买家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并同步竞买。
相对年轻的YKLM艺空联盟为线上拍卖这个环节也推出多种玩法,“一元拍”、“周周拍”、“月月拍”……这种“高频低价”的交易玩法,提高消费者购买率,一步步建立起买家对平台的信任度。这个平台进军线上拍卖仅两年,网拍场次300余场,线上的年成交额过200万。
这些平台的切入点各异,展示、社交、艺术教育、理财……然而,不管他们的切入点是什么,或早或晚,都开始尝试线上拍卖,这使得艺术品交易在线拍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据《Hiscox2016在线艺术品交易》报告获悉,在线艺术品交易在过去12个月销售总额达到20.27亿美元,同比增长24%。按照24%的年增长率,在线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会在2020年达到90.58亿美元。
虽然线上形势持续走高,但依然有很多问题无法忽视。
1)如何培养国人的艺术品消费观
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在大众眼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传统书画因为历史的原因出现了断层现象,大众无法理解,更加谈不上产生共鸣。艺术品电商如何以用户的视角来介绍艺术家的作品好在哪里,建立怎样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真正的艺术,培养国人的艺术品消费观,让一个对艺术没什么了解的人,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变成藏家或买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用户体验。
2)如何说服更多消费者在线购买
线上与线下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体验,线上操作的种种局限性,使得卖家与买家之间难以产生信任关系。除了讲故事,还需要营造一个鲜活生动的艺术家形象,艺术家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更能够增强用户的信任感,提高成交的概率。
3)如何使用户购买艺术品时拥有保障
交易的艺术品能否保证正品,正品怎么评估其价值,成交后能否安全送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艺术品电商严格把控。信赖不是没有问题发生,而是出现问题后怎么解决。
艺术品毕竟不是所有人的刚需,以装饰为目的的需求买画,复购率太低。“在线拍卖”只能为艺术品电商解决燃眉之急,这些无法避免的问题才是每一个艺术品电商平台急待考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