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时代贪吃好动,人之天性。
在军事重镇青州,有一户姓曹的人家,相传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人。
随着朝代的交叠更替,到了这位帝胄天孙这一辈上,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承祖上蒙荫,传下十亩田地,在城里闹市还有一处绸缎店铺,也算是青州地面的一家富户。
发妻王氏贤惠持家,过门第二年,给曹家生下一对龙凤胎。
添丁纳口本是人间喜事,没成想却是曹家败落的开始。
一对孩儿好似金童玉女下凡,特别的招人喜爱。长大到五岁的时候,人却出现了变化。
儿子曹金童一日三餐倒还正常,只是女儿曹玉瓶好似饿死鬼转世,饭量大的惊人,一天到晚吃个不停,吃不饱就哭。哭声整条街上都能听到,邻居们深受其害,曹家人更是苦不堪言。
玉瓶吃的多,人却面黄肌瘦,和白白胖胖的金童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曹家长多方求医,银钱不知花费了多少,就是找不到病根。
说玉瓶有病吧,还特别的能吃,说没病吧,却是一派病病恹恹的面目。
要看着十亩田地卖个干净,只剩下绸缎店铺,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曹家长狠下心,几次想要把玉瓶丢弃到深山老林里。毕竟是自己的骨肉,总是在付出行动的时候,夫妻俩眼泪滂沱,只得作罢。
这一日,从青州官道上来了一个道士。头戴三台道冠,身穿一件落满补丁的青蓝色道袍,身后背着一个挺大的葫芦。
走路一步三晃,嘴里唱的是: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辩惊四筵。
居然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不一会,醉道士来到曹家的绸缎店铺前。
曹王氏乐善好施,即使家境大不如前,也不忘周济过往的僧道,乞丐。
她听到道士的声音,于是拿了十个制钱,放到了醉道士的手里。
道士并没有伸手接钱,反而问到:“看施主心有善根,应该过的比别人快乐才对?为何愁眉不展?”
曹王氏便把女儿玉瓶的事,与醉道士说了。
“原来是这样啊!贫道略懂岐黄之术,你女儿的病我到可一试”
曹家长听夫人一说,病急乱投医,索性放手要道人给医治。但听说要房门禁闭,不许有人在旁守着,心里难免有点担心。
后来经过协商,道士同意他们夫妻观看,但要躲进衣柜里,不管看到什么,都不能发出声响。
在玉瓶熟睡后,醉道士从百宝囊里拿出一卷盘香,摘下身后的葫芦,倒了满满一杯盏清澈的液体,一股酒香登时满布了房间。
掀起玉瓶的红肚兜,用火镰点燃了盘香,和酒放在她的身体一侧。
醉道士口中念念有词,丹田发声说道:“隐”,人不见了踪影。
约摸一盏茶水的功夫,从玉瓶的肚脐眼钻出了一条狮头蛇身,约有一掌大小的虫子来。
夫妻俩瞪圆眼睛,大气不敢出。但见它爬进爬出好几次,不时用两个发着绿幽幽的眼睛,把房子打量个遍。确定安全,才慢慢爬到盛满酒的杯盏前。
身子盘绕在杯盏上,把头伸到了酒杯的上方,居然眯上了眼睛,仿佛陶醉于酒的香气中。这样又反反复复几次,终于忍不住浅酌了一口,几口之后索性放开了胆量,喝光了杯盏里的酒。
想要抽身回玉瓶那里,这时狮头发沉,栽倒了杯盏里。
但听一个“显”醉道士现出了真身,把这个怪物装进了葫芦里。
告诉曹家夫妻俩,玉瓶的病好了,就是这个叫饕餮(tao,tie)的怪物作怪。
推辞了曹家给的钱财,出了曹家的绸缎店铺,人消失了踪迹。
自此以后,曹玉瓶的饭量变的与常人无二,气色逐渐恢复了红润,曹家的生意从新兴隆起来,曹家夫妻每逢集市,施粥给乞丐。
曹家长九十九岁那年,夫妻双双无疾而终。
发丧那天,曹金童亲自抬棺,羽毛一样分量,要他徒感不对。
把棺椁打开看时,里面只有父母的衣冠,人却消失不见。
网友评论